這張唱片正、反兩面共長約6分10秒,由阿珠演唱,東薈芳音樂團伴奏。東薈芳為日治時期台北有名的料理店,內有藝旦彈唱招待,並有樂師伴奏,阿珠即為當時知名的藝旦之一。
《水淹七軍》之故事題材,取自於《三國演義》第七十回「龐令名抬櫬決死戰,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公元219年陽曆八月)劉備進位漢中王後,命關雲長攻取樊城,曹操聽聞此訊,乃派于禁率軍去救樊城,于禁駐軍於罘口川。時值農曆八月,驟雨數日使江水暴漲,關雲長於是令士兵堵住各處水口,利用大雨之夜,放水淹沒了于禁所率領的七軍。
唱片之圓標上,標其名為?水庵七軍?,在當時日日新報所刊?頭等華音曲盤?之廣告中,曲名亦相同。然而由小說《三國演義》原出處及其他相關文獻來看,則應為?水淹七軍?,若以現今中文字辭之使用而言,也以後者較具意義。因此,該曲盤之?淹?應為命名之誤。
《水淹七軍》原為徽劇之劇目,在日治期間,為三麻子(本名王鴻壽,1848-1925)的代表作,據1916年《台灣日日新報》所述,人言上海有三麻子。扮此齣之關公。為最拿手好戲。 當時,台灣人相當偏愛三國戲, 特別是忠義戲,《水淹七軍》即為相當受歡迎的戲齣。
此首戲曲為?高撥子?聲腔(又名?撥子?),原為徽劇主要唱腔之一,後亦成為京劇的一種腔調板式。撥子在地方戲中,多用小嗩吶伴奏,聲調悲涼,常用於生離死別或百感交集的情節;而在京劇堙A則以京二胡(撥子胡琴)伴奏。 旋律方面,多以五聲音階構成,有時出現「變宮(七音)」,但無「變徽(四音)」。此曲即為商調式的五聲音階,偶有七音出現於胡琴拉奏中;唱腔而言應屬粗口,使用本嗓;唱詞上,句尾贈板多,且詞句皆以器樂過門為句讀。就樂曲速度而言,大致可分為三段:樂曲開頭速度較自由,三句之後,進入規律而快速的段落,曲末又回到慢板,以和第一段相似的樂句結束。
圖為三麻子之弟子李吉來(小三麻子)之《水淹七軍》關公扮相,右為李東來之周倉。圖片來源:徐亞湘,《史實與詮釋:日治時期台灣報刊戲曲資料選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