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做事要有條理 國文老師要同學拿出上次考的卷子做檢討,有人找遍了抽屜、書包、地板,甚至連用過的陳年衛生紙都翻了出來,就是找不到。老師要同學掃大片的樹下落葉,有人用「跳躍式」的掃法,明明看見有在掃,就是掃不完、掃不乾淨。
不管讀書或做事都應該有計畫、有條理,才可以事半功倍;甚至連洗澡都這樣,你是否留意每天洗澡的程序,該先脫衣服再放水,還是先放水再脫衣服?該先洗頭還 是先洗身體?改天不妨試試看,找出一個條理,會讓你洗得又快又舒服。讀書、做事更該如此,習慣養成,日常生活都能有條不紊。 22.對該做的事不要動輒叫苦,無法完成要事先明白反應讓人知道 一部功能正常的機器,它的每一個零件都會老老實實的待在它應該在的位置,
作它應該做的工作。在一個團體裡面,每一個人都像機器的零件一樣,各司其職,唯有如此,團體才能正常的運作。一件事如果別人可以做到,為什麼我做不到?找
出問題的關鍵,好好面對它、解決它,往往一件小事情就是日後大事情的前奏。
對該做的事不要動輒叫苦,抱怨無濟於事,抱怨完了仍然要面對;無法完成要事先明白反應讓人知道,事後一堆的理由於事無補。 23.班規是班級多數人的共同看法,應該遵守 一個國家治理得再好、人民再如何殷實,都必須要有適當的法律來做為道德最後的規範。國家如此;班級也應當建立共同的規約,來引領同學有良善的表現,理想的班級共同規約,可以協助形塑良好的班級特色,它是班級多數人的共同看法,應該切實遵守。
同學要認知,班級幹部甚或每位同學都有責任和義務,共同協助引領表現欠佳的同學,而處罰則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不是班規的目的。 24.尊重並配合班級幹部,因為他們是多數人選出來的,而且他們很辛苦 運作良好的團體必有良善的分工,在班級運作也是一樣的道理,班上得到榮譽,要上台領獎只能有一位同學做代表,就是班長;班費收支要有一位同學幫忙經手管理,就是總務股長。班級幹部協助師長處理班級事務,也為老師和同學溝通增進便利。
如果班級幹部表現欠佳,或有同學自信可以當得更好,可以隨時跟老師講,可以換你來做做;為什麼你不是班長或其他幹部?也許是讓賢、也許是這個位置吃力不討 好,大部份的時後都是因為別人在某方面比我們優秀,比我們更有熱心擔負這個重任,更何況他們是多數人選出來的,而且他們很辛苦,有什麼理由不尊重並配合班 級幹部呢? 25.上課發言和活動要講求規矩 上課發言要舉手,一次只能有一個人講話,人家才能知道誰要講話、誰在講話,未經許可不要離座、不該把食物放在桌上、不該做與本節上課不相關的事情,用心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
簡單的規矩,小學生就該會的,但是常常會發現有同學腦子管不住嘴巴、管不住身體。請尊重自己、尊重老師,更要尊重同學學習的權益。 26.見到師長和來賓要問好 遇見師長和來賓要問好,對老師可以說:「老師早」、「老師好,妳今天穿得
好漂亮」,對來賓可以說:「來賓早」、「來賓好,歡迎來我們學校」,相信對方也會給你來個溫馨的問候。當然也有例外的情形,例如對方正和別人交談中、正在
上廁所、正在用餐中。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中午甲正上完廁所要離開,乙則要進來上廁所,看到了甲就很親切地向他說:
乙:「嗨,你好!吃飽了嗎?」 甲:「喔,剛吃飽了,現在換你進來吃。」 如果你真的很內向,不妨給對方來個甜甜的微笑,千萬不要四目相望默默無言,或是轉頭走開。 27.不要幫同學做不好的事 考試的時候,同學請妳考卷抬高一點讓他看、幫他傳一下紙條,或者排隊盛飯時幫他佔個位置、老師問話的時候,同學要求你幫忙撒個小謊、替同學傳話要找人麻煩;以上看起來都不是很大的壞事,然而這樣不但會害了這位同學,更有可能讓你捲入不好的事情。
雖然「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好的朋友不會要求你做不好的事,當有同學要求你幫他做不好的事情,請務必要三思,不要為維繫友誼而輕易許諾,如果真的無法當面直接拒絕,也要儘快告訴老師。 28.注意個人衛生 在上電腦課的時候要脫鞋子,老師最怕上到前幾節曾上過體育課的班級,身體
汗臭味也罷,全班只要有一位同學穿著呈卡其色的〝白襪子〞,整班同學的電腦課就難過了,特別是夏天關門窗開冷氣上課,如果有兩位以上這樣的同學,或是連著
上兩節這樣的課,真的痛苦萬分。只要準備衛生紙、手帕、衣物常換洗,易流汗的同學多準備一套內衣褲和襪子,換下的衣物以夾鍊袋密封帶回清洗,這樣就可以解
決許多尷尬。
流行性感冒、腸病毒等疾病,都可透過許多衛生不良的管道傳染,勤洗手並保持周邊乾淨利己利人;注意個人衛生對自己健康有幫助,也可以避免許多尷尬。 29.同學受罰或出糗的時候不要一直看著他 多數人都喜歡看熱鬧,不管是有人走路跌倒、車禍或火災,總要擠上前親眼看一看,再評論一番,有沒有想過哪天自己成了主角,心情想必不好受。
當任何一位師長在責罰同學、或同學出糗的時候,請不要一直看著他,那種被看笑話的歧視眼光,真的讓人感覺很不舒服,比直接受到的處罰更令人難受,關心同學可以事後陪伴及安慰。 30.在班上至少有一位和你知心的朋友或十分願意信任的老師 以前曾有別班同學來跟我說,他們的某位任課老師不但誤會他,還不聽他解釋
就直接處罰,心裡十分不平衡,考慮要告訴家長處理或私底下報復。雖然當時我已沒有上他們班的課,但是先安撫他的情緒,過了幾天他選擇了「原諒老師的一時不
察」,當然我也於事後婉轉告訴那位任課老師,並得到不錯的回應。
偶有同學來告訴老師,某某同學家裡有問題、身體有問題、被欺負了,老師多能提供適當的協助,如果當事人不敢直接跟老師講,在班上至少有一位和你知心的朋友,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