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圖靈
艾倫·圖靈(來源)
姓名: 艾倫·圖靈
出生: 1912年6月23日
逝世: 1954年6月7日(41歲)
國籍: 英國
研究領域: 數學、邏輯學及電腦科學
曾任職於: 劍橋大學
曼徹斯特大學
母校: 劍橋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
博士導師: 阿隆佐·邱奇
著名成就: 圖靈機、圖靈測試
資料來源
艾倫·麥席森·圖靈,OBE,FRS(英語:Alan Mathison Turing,又譯阿蘭·圖靈,Turing也常翻譯成涂林或者杜林,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是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他被視為電腦科學之父。

1931年圖靈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畢業後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二戰爆發後回到劍橋,後曾協助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Enigma,對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有一定的幫助。這段事蹟亦被改編為電影《模仿遊戲》,於2014年上映。

圖靈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有諸多貢獻,例如圖靈曾寫過一篇名為《機器會思考嗎?》(Can Machines Think?)的論文,其中提出了一種用於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慧型的試驗方法,即圖靈測試。至今,每年都有試驗的比賽。此外,圖靈提出的著名的圖靈機模型為現代電腦的邏輯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礎。

圖靈是著名的男同性戀者,並因為其性傾向而遭到當時的英國政府迫害,職業生涯盡毀。他亦患有花粉過敏症。

圖靈還是一位世界級的長跑運動員。他的馬拉松最好成績是2小時46分3秒,比194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成績慢11分鐘。1948年的一次跨國賽跑比賽中,他跑贏了同年奧運會銀牌得主湯姆·理查茲(Tom Richards)。



約翰·馮·諾伊曼
約翰·馮·諾伊曼(來源)
姓名: 約翰·馮·諾伊曼
出生: 1903年12月28日
逝世: 1957年2月8日(53歲)
國籍: 匈牙利人、美國人
研究領域: 數學、電腦科學、經濟學
曾任職於: 柏林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母校: 帕茨瑪尼·彼得大學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博士導師: 利波特·費耶爾
獲獎: 博修紀念獎(1938年)
恩里科·費米獎(1956年)
資料來源
約翰·馮·諾伊曼(英語:John von Neumann,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匈牙利語原名:Neumann János,出生於匈牙利的美國籍猶太人數學家,現代電腦創始人之一。他在電腦科學、經濟、物理學中的量子力學及幾乎所有數學領域都作過重大貢獻。

馮·諾伊曼一生中發表了大約150篇論文,其中有60篇純數學論文,20篇物理學以及60篇應用數學論文。他最後的作品是一個在醫院未完成的手稿,後來以書名電腦與人腦發布,表現了他生命最後時光里的興趣方向。

馮·諾伊曼出生在布達佩斯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他是Neumann Miksa和Kann Margit的三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小時候外號「Jancsi」的他已經顯出驚人的記憶力:六歲已能用古希臘語同父親閒談,還可以心算八位數除法。年少的他不但對數學很有興趣,亦喜歡閱讀歷史、社會的書籍,讀過的書籍和論文能很快一句不漏地將內容複述出來,而且多年以後仍是如此。1913年,父親買了一個爵位,馮·諾伊曼晉身貴族,成為János von Neumann。

1926年,馮·諾伊曼以22歲的年齡獲得了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學位,相繼在柏林大學和漢堡大學擔任數學講師。
1930年,馮·諾伊曼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授的職位,初來美國時,他在紐約對當地居民表演過默記電話簿的驚人記憶力。

1931年,馮·諾伊曼成為該校終身教授。1933年轉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與愛因斯坦等人成為該院最初的四位教授之一,不須上課。這一年,他部分解決了希爾伯特第5個問題,證明了局部歐幾里得緊群是李群。1937年成為美國公民,1938年獲頒博修獎。

1954年,馮·諾伊曼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委員。1954年夏天,右肩受傷,手術時發現患有骨癌,治療期間,依然參加每週三次的原子能委員會會議,甚至美國國防部長,陸、海、空三軍參謀長聚集在病房開會。晚年,有學生請教他做事的方法,他說:「簡單」(simple)。
1957年2月8日,馮·諾伊曼在華盛頓德里醫院去世。
1994年被授予美國國家基礎科學獎。
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