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日蓄」唱片在台北榮町(今衡陽路)設立分公司,推出「鷹標唱片」。
|
1914岡本檻太郎帶台灣樂師林石生及歌手共十五名,首次赴東京灌錄台灣歌唱片。
|
1925岡本檻太郎的妹夫柏野正次郎接辦「日蓄」唱片。
|
1926台灣唱片從此年開始興旺,此時的音樂由藝旦錄音。 「金鳥」唱片推出7吋與10吋的唱片。 藝旦1926~1928錄製的唱片由「飛鷹」唱片與「金鳥」唱片出版。
|
1928 柏野正次郎出任「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台北出張所的支店長,「日蓄」唱片則以他太太的名義繼續發行「利家」唱片。
|
1928 柏野正次郎出任「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台北出張所的支店長,「日蓄」唱片則以他太太的名義繼續發行「利家」唱片。
|
※1930年代:歌仔戲創作力最強。此時台灣90%的留聲機來自「勝利」唱片與「古倫美亞」唱片。
|
1932「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發行的第一張台語歌曲唱片《桃花泣血記》(由詹天馬填詞、王雲峰作曲)造成轟動後,「勝利」、「泰平」、「博友樂」等公司紛紛興起製作台語歌唱片。
|
1933台灣人最具規模的公司「泰平」成立,並於次年開始推出台灣歌、新劇、歌仔戲等唱片。「黑利家」唱片復刻「古倫美亞」唱片一百張。
|
1935板橋林本源家族代理「勝利」牌〈狗標〉發行業務,其台語歌唱片聲勢逐漸壓倒「古倫美亞」公司。
|
1936「泰平」及「博友樂」公司的銷售權轉讓成立「日東」公司。台灣總督府制定「台灣唱片取締規則」。
|
1942大東亞戰爭「太平洋」爆發後,唱片業逐漸沒落。
|
※1950~1960:翻版代工時期
|
1951台灣開始出現幾家小型家庭式的唱片製作工廠,如「麗歌」、「亞洲」、「女王」、「鳳鳴」等工廠。
|
1952許石主持的「中國」唱片公司,在三重設唱片製造工廠。陳秋霖創設「勝家」唱片公廠。
|
1953李山珍成立「麗歌」唱片製造廠。汪思明成立「思明」唱片公司。「四海」唱片公司成立。
|
1954 台灣出版第一張自製、灌錄唱片-「國歌」,由國防部示範樂隊演奏,由「大中華」唱片公司發行。
|
1956台灣研究成功細微音溝-33又1/3轉速的唱片。(民國初年至民國四十五年間,台灣唱片技術仍停滯在直徑10英吋、每分鐘78轉速唱片的階段。)「環球」唱片公司成立。
|
1957 台灣唱片發展為7吋大小,中間有洞,有45轉和33又1/3轉兩種。「麗歌」唱片公司成立。「福茂」唱片公司成立,以發行古典音樂為主。葉進泰設計變速器,用以調整唱片的兩種轉速。
|
1959中國廣播公司引進主體音響效果。國內無法購買到製造唱片的印度洋乾漆,唱片的製造與生產面臨危機。業者應用賽鉻鉻纖維素加以處理製成唱片,使全世界出現第一張薄片的軟膠唱片,接著法國、日本亦有此類唱片出版。
|
※1960~1970:自製生產時期
|
1960「台灣省唱片工業同業公會」成立。
|
1961國人以透明塑膠加上彩色畫片製成唱片史上第一張彩色繪畫唱片。自此以後,國內錄音以手搖方式進行,然後以水銀製的接觸器在臘上製版。歌手紫薇以一曲「綠島小夜曲」風靡全台灣,這張唱片在一年之內賣了二十多萬張。「福茂」唱片公司附屬的唱片出版社,取得英國笛卡唱片公司正式授權,在台製片。
|
1962 唱片業開始辦理登記。「海山」唱片公司成立。「台灣電視公司」開播,台灣進入電視時代,不僅影響了當時的社會,對台灣唱片業更有決定性的助益。唱片製作開始有油壓半自動機械製造,原料全面改為塑膠製品。
|
1963 葉進泰設計一種以stereo的刻頭的mono刻片機新組件,使國內能自製立體音效的唱片,同年,國內出現第一張國人自己錄製的立體身歷聲唱片《孝婦淚》。
|
1964 從政府遷台到這一年,台灣唱片業從不滿10家增至33家。
|
1965 唱片製作全面改換全自動壓片機械製作,此後,唱片可以大量生產。「海山」唱片公司負責人鄭鎮坤隨國內的商展訪問,前往東南亞地區參加商展,拓展台灣唱片業的海外市場;唱片大量銷售東南亞,促成二代歌星,姚蘇蓉、青山、白嘉莉等在東南亞走紅。
|
1966台灣增設錄音設備,葉和鳴錄音室、白金錄音室相繼成立。
|
1967「視聽廣播月刊」創刊。「上揚」唱片公司成立。
|
1968「台灣省唱片工業同業公會」改名為「台灣區唱片工業同業公會」。
|
※1970年代:個人工作室時期
|
1971「卡式錄音帶」傳入台灣。「歌林」唱片公司成立。
|
1972 「福茂」由全世界最大的古典音樂唱片公司英國Decca公司授予,首開先例在台生產四聲道唱片。
|
1975洪建全文教基金會成立之「洪建全視聽圖書館」開幕,收藏各類期刊、圖書、唱片、錄音帶供民眾閱覽觀賞。
|
1976「第一」唱片參加歐洲唱片工業會議,並考察其唱片業的發展,該公司購入西德最新型的刻版機。「新格」唱片公司成立。
|
1977「中華民國有聲出版事業協會」正式成立。「歌林」唱片公司成立錄音室,開唱片公司擁有錄音室先河。「鄉城」唱片公司成立。
|
1978「波麗」公司與美國的RCA、EMI公司;「四海」唱片公司與美國的SWEA公司;「海山」唱片公司與美國的CBS公司及日本SONY公司;「歌林」公司與西德POLY DOOR公司;「福茂」唱片公司與英國DECCA公司等合作,在台製作銷售品質相同的唱片。「中華民國有聲出版事業協會」成立。
|
※1980~1990:國內唱片工業時期
|
1980 世界四大唱片機構之一的「寶麗金」唱片公司台灣分公司在台成立,為台灣唯一在台設有分公司的國際唱片機構。
|
1981 「飛羚」唱片公司成立。「滾石」唱片公司成立。「天鼎」唱片公司成立。
|
1982 CD以新台幣850元的價格,在台灣唱片市場與消費者見面。「飛碟」唱片公司成立。「上格」唱片公司成立。
|
1983「寶麗金」正式在全世界發行上市CD,成為有聲出版品的一大革命。「喜馬拉雅」唱片公司成立。「藍天」唱片公司成立。
|
1984「喜馬拉雅」唱片公司與全球最大唱片發行公司美國「哥倫比亞」(CBS)唱片公司簽約,代理CBS的唱片、卡帶、CD等,在台灣地區製作及發行之業務。「大大」唱片公司成立。「吉馬」唱片公司成立。「點將」唱片公司成立。「華倫」唱片公司成立。
|
1985「金園」唱片公司成立。「可登」唱片公司成立。「瑞星」唱片公司成立。「唱片公會的反盜錄委員會」成立。「滾石」代理EMI唱片系統系列產品。
|
1986 「台灣地區財團法人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IFPI)成立籌備處,並於兩年後正式登記成立。「滾石」正式代理RCA系統系列產品。「名冠」唱片公司成立。
|
1987「中華民國著作權人協會音樂著作使用委員會」成立。「天際」唱片公司成立。「飛鷹」唱片公司成立。「水晶」唱片公司成立。「銀河」唱片公司成立。
|
1988「音樂著作權人協會成立」。「台灣區唱片同業公會」成立「音響版權委員會」。「福茂」唱片以「大陸作曲,台灣演出製作兩地發行」方式灌錄唱片。全國首創CD圖書館-心笙雷射唱片中心成立。台灣第一家光碟製造廠「錸德科技公司」成立,兩年後生產第一片CD光碟。「全美」唱片公司成立。「天王」唱片公司成立。「巨豪」唱片公司成立。「德州」唱片公司成立。「曲翔」唱片公司成立。「久大」唱片公司成立。
|
1989「中華民國台灣歌謠著作權人協會」成立。「寶麗金」唱片公司成立。「安全地帶」唱片公司成立。「宏昌」唱片公司成立。「新笛」唱片公司成立。「中外」唱片公司成立。「愛樂族」唱片公司成立。「飛宇」唱片公司成立。「派森」唱片公司成立。「麥羅」唱片公司成立。
|
※1990:國際唱片工業時期
|
1996台灣生產第一片D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