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主題

首頁 
聲音記錄年表 
課程內容介紹 
學習成果展示 
相關資源 

 

起源與宗旨討論主題工作團隊

 

聲音紀錄的技術

         1877年12月6日,愛迪生的助理克魯西(John Kruesi)依據愛迪生的設計圖,在位於紐澤西州的實驗室成功地製造出一部能夠記錄並重播聲音的機器;一個多星期後(22日),他們將這份成果發表於《北美評論》(North American Review),向全世界宣告留聲機的發明,開啟聲音紀錄的歷史。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因此留聲機的發明對於音樂工作者來說,是一項偉大的成就。「聲音紀錄」 (Recorded Sound)也從此成為音樂家們必須認識的一門學科。在《新葛羅夫音樂辭典》中,將這門學科分為歷史與技術兩個面向來介紹。歷史方面主要探討的是錄音產業的發展過程,在技術方面則包含將聲音轉換為電能的麥克風、錄音及廣播中的器材與麥克風角色,以及處存於媒體上的音樂、透過放大器與喇叭的聲音再現等等。為瞭解聲音記錄的技術原理,本課程舉辦了一場聲音紀錄的技術基礎講座,特別邀請美國Nuforce音響公司技術長、同時也是音響設計家─袁大倫先生主講,綜合整理了聲音與電學的原理,以淺顯的方式講解聲音紀錄的技術基礎。
 

跳舞時代

《跳舞時代》為台灣第一首純為商業用途而創作發行的台語流行歌。由君玉所譜詞,《月夜愁》、《雨夜花》作曲家鄧雨賢作曲,當紅歌手純純演唱。受西方流行音樂的影響,台灣的流行歌在三0年代時,節奏型態多半帶有華爾滋(Waltz)、狐步(Foxtrot)、布魯斯(Blues)、探戈(Tango)等舞步的色彩,許多年輕男女喜愛在娛樂場合隨之翩翩起舞,亦反映了這段「跳舞時代」所掀起的開放自由社交、戀愛的前衛風潮。
 

從留聲機到黑膠唱片

以聲音紀錄來說,1857年由法國人里昂•史考特(Leon Scott, 1817-1879)發明的聲波振記器(Phonautograph),是最早的錄音機。這個機器成功紀錄下了聲波圖,但是卻無法重現聲音。直到了1877年,美國科學家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ion, 1847-1931)發明了留聲機(Phonograph),利用聲音振動經過放大處理,將聲波轉換成驅動金屬針震動的能量,然後將波形刻錄在錫箔紙包在圓形蠟筒(Wax Cylinder)上;重播時,唱針沿著所刻錄的聲波溝槽行進,加上連接的大號角再將其震動放大成聲音。
 

 

 


著作權所有 (c) 2009 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多媒體應用組。保留所有權利。

建議瀏覽環境:1024 X 768 螢幕解析度

cuteleeds131@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