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0年代,台灣即將邁入日據時期的第四十個年頭,受到日本明治維新全面西化政策的影響,日本亦於殖民地—台灣規劃興建大量的現代化建設,因而帶動了台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隨著電燈、電話、鐵路等現代化文明器物的引進;文化社會思潮方面,西式教育公學校/小學校的普及、解纏足、禁髮令、自由戀愛…等等,以及經濟起飛後興起的跳舞、電影、留聲機與黑膠唱片等西式娛樂,亦於當時的台灣社會造成一股嶄新的、充滿生氣的流行文化。
1929年起,在古倫美亞唱片公司(Columbia)台灣區創辦人,台灣的唱片音樂除了一開始引進的日本流行歌手,及早期錄製的台灣傳統戲曲、歌仔戲以外,更開始朝著本土創作歌謠之路發展。1933年,柏野正次成立了文藝部,正式擴大經營台灣流行歌唱片的部門,並邀請作家陳君玉擔任部長,著手企劃台灣第一批本土創作的流行歌。
《跳舞時代》即為台灣第一首純為商業用途而創作發行的台語流行歌。由陳君玉所譜詞,《月夜愁》、《雨夜花》作曲家鄧雨賢作曲,當紅歌手純純演唱。受西方流行音樂的影響,台灣的流行歌在三0年代時,節奏型態多半帶有華爾滋(Waltz)、狐步(Foxtrot)、布魯斯(Blues)、探戈(Tango)等舞步的色彩,許多年輕男女喜愛在娛樂場合隨之翩翩起舞,亦反映了這段「跳舞時代」所掀起的開放自由社交、戀愛的前衛風潮。
《跳舞時代》一片在上述的歷史框架下,從三0年代名歌手愛愛阿嬤以及五位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員工齊坐在台北波麗露餐廳,哼唱著廣為七十年前台北街頭年輕男女所傳唱的台語流行歌《跳舞時代》做為開端,以活在那段歷史中的真實人物為主軸,透過片中靈魂人物—李坤城老師的往來穿梭,蛛網般梭織出一幅完整的、大主題下多線並行的故事架構。
對現下的年輕人來說,三0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樣貌是全然陌生的,大家只知道周杰倫是誰,沒有人知道愛愛阿嬤;大家在哼唱國語流行歌的同時,有幾個人會唱《跳舞時代》?這些時代轉動下所造成的變遷,不僅反映了台灣流行音樂自起步迄今七十個年頭以來的發展與流變,這些流變的結果,包括流行歌曲的類型、風格、流行音樂圈的生態與經營模式..等等,亦決定了現代人對流行音樂的喜好與品味。
當片頭響起由三0年代名歌手純純所演唱的《跳舞時代》時,大家或許會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閃過腦海:「為什麼她要用那種唱戲式尖細的嗓子來演唱這首曲子?」再看到歌詞,或許不免要想:「社交愛公開/男女雙雙/排坐一排」有什麼好稀奇的?竟然可以被拿來寫作流行歌的歌詞?這種開門見山先種下一個疑問,引起觀眾的好奇與興趣,並讓各人隨著劇情的演變去思考、尋找自己的答案的敘事方式,屬於一種引導式的開場。
根據片中靈魂人物—李坤城老師私下表示,台灣的流行音樂並不僅止於今天所見的樣貌,它的起源、它的流變,一切過程都存在重大的歷史意義。無奈於時代的轉變,現在的年輕人沒有機會認識到什麼是過去的流行音樂,又即使認識了,也未必能夠擺脫現有的思維框架,從那個世代的文化社會角度去欣賞當時的音樂。
最早的偶像歌手都是唱戲出身的,直到流行歌曲出現了,才被找去唱流行歌曲,所以他們所熟悉、慣用的唱法就是這種唱戲式的尖細聲腔,這種聲腔,就是一種時代下社會文化的產物,我們不用去爭論它好聽與否,因為美感這種東西,太帶有強烈個人主觀色彩了。留聲機與黑膠唱片也是一樣的道理,或許有人不解,自1877年愛迪生發明留聲機以後那些早期的錄音作品,音質不佳、雜訊甚多,為什麼收藏者仍趨之若鶩?重點不僅在於這些東西是古董,更深的一層原因,是透過這些東西的背後能夠滾雪球式推演出的,那些已然流逝、無可復得的珍貴歷史軌跡。
如同這部片從「人」為軸心出發,透過對可得聯繫的重點人物的訪談、對已故的重點人物生平的回顧,如劇中花相當大的篇幅著墨於陳君玉單戀純純這段無疾而終的情緣;這些細節之處,都是重現台灣流行音樂歷史不可或缺的齒輪。《跳舞時代》一片以細膩地、大量輔以歷史影片畫面、重拍等手法抽絲剝繭地去呈現這些細節,並透過這樣的拼湊,重新建構出一個清晰的圖像,讓更多人目睹、瞭解一段即將淹沒於時間洪流中的珍貴回憶,並能夠從中獲取更深廣、更包容的歷史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