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文藝復興的音樂:

杜飛    帕勒斯替那     蒙台威爾第


        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近代文明奠基的一個時期。在此之前歐洲人的思想與生活方式都是以宗教為中心,然而自文藝復興時期以後,人們開始根據科學的觀點去觀察有關人類和大自然的事物,以前被看成是神秘的事物,重新被人們以理性、科學的方法志思考和研究。於是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產生了許多偉大的人物,例如科學家哥白尼、伽利略;美術家達文西、米開蘭基羅;文學家但丁、莎士比亞等人。至於在音樂方面,雖然沒有產生與上述幾人齊名的人物,但仍有下列幾項重大的發展:

1.複音音樂的盛行:
        最早的葛麗果聖歌是單音音樂(所謂單音音樂是指樂曲僅有單一的旋律線或曲調,不含任何伴奏的音樂),但是到了後來,人們漸漸覺得這樣子的音樂太單調了,所以就試著在原來的旋律之外,再加上其他的旋律一起唱,形成了所謂的「複音音樂」。
複音音樂從西元九世紀開始發展,在文藝復興時期達到了全盛的狀態,所以也有人將文藝復興時期稱作為「複音音樂時代」。與過去的單音音樂相較,複音手法使得音樂的表現力變得更加豐富而多彩。
  
2.樂譜印刷術的發明:
         在樂譜印刷術發明之前,樂譜必須靠人工來抄寫,所以樂譜在當時是相當珍貴而稀有的,這對於音樂的普及自然是非常的不利。然而自從樂譜印刷術在文藝復興時期被發明後,一般社會百姓也都能擁有樂譜,使民間的世俗音樂藉由樂譜的流傳而更加發達。世俗音樂在此時期,終於到了可與宗教音樂分庭抗體的地步。此外,印刷樂譜的問市,也使得後人對於研究前人所遺留下來的音樂,變得更加便利,這點對於音樂經驗的累積與傳承,也產生了重大且深遠的影響。
  
3.器樂曲的興起:
         雖然獨立的器樂曲在中世紀甚至可能更早之前便已存在,但是因為在中世紀時期對音樂進展貢獻最大的作曲家,多是教會方面的人士,他們自然把大部份的精神放在宗教音樂上面,在他們觀念裡,音樂是為神服務、是用來讚美神的,所以他們大多寫不附樂器伴奏的純聲樂曲,即使偶而使用風琴伴奏,也只是重覆著歌聲中的曲調而已。因此,在文藝復興時期以前,純器樂曲大多是民間的世俗音樂。另外由於在文藝復興時期,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成了兩股同時並進的主流,再加上各式的樂器在這個時期均日漸完善,所以儘管純器樂曲的主要發展是在十七世紀以後,但在文藝復興時期,其實已經清楚地顯示出器樂與聲樂相互分離的傾向。

 

 

 

 

 

杜飛
        
        法國當時最偉大的作曲家,以創作宗教音樂及世俗歌曲而成名。幼時為康佈雷大教堂唱詩班一員。1428年成為教宗的歌手之一,這時他的作品使他成名。他曾長時間在意大利生活,於1436年為位於佛羅倫斯的著名大教堂 The Cathefral of Santa Maris del Fiore 的奉獻禮作曲。有大量手稿流傳下來,現今被存放於歐洲圖書館內。亦因此,有不少他的音樂被重新詮釋成現代樂譜出版。他的音樂素材及手法取材甚廣,常運用多種寫作手法令各聲部間有緊密的關係,但又同時以獨立旋律方式進行,形成新的音響效果。例如先以一耳熟能詳的民間旋律作為素材,放在其中一聲部,再將素材的音值拉長或縮短,放在另外的幾個聲部,再加上自行創作的旋律,或採用素材的片斷將各句連接起來,就形成了各部既獨立進行,但又互有關連的音樂了。他的創作手法帶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新音樂風格。
1440年左右回到康佈雷定居,監督大教堂的音樂事務,曾短期離開為薩伏依公爵工作(1451~1458)。
主要作品:合唱作品《花中之化,天上之後》、《慈愛的聖母,救世之母》

其他︰
經文歌八十七首、法國歌曲五十九首、義大利歌曲七首、完整的彌撒曲七首及未完成的彌撒曲三十五首。他使「英國風味」的典雅抒情和聲與歐洲大陸音樂匯合,創造了典型的勃艮地樂派作曲家風格,並使中世紀後期音樂與文藝復興後期法蘭西-法蘭德斯作曲家的風格結合在一起。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