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代水墨困境與轉機之我見(2)
首頁 向上

歡迎您的蒞臨與參觀!!請多多指教!

 

台灣現代水墨困境與轉機之我見(3)

 

       其實,水墨之所以有特別的地方,因為它是屬於我們本身的東西。是除了歐美藝術外,足以立足世界的文化藝術! 雖然現在分了好多主張,什麼才是國畫? 什麼是水墨畫? 到底要叫國畫或是水墨畫? 該不該革毛筆的命? 傳統或實驗有沒有平衡點等。 都是辯了好久的問題,與要了解的議題。

在西方,梵谷喜愛浮世繪,是舉目皆知之事。

Egon Schiele(席勒),其畫風較不拘限於傳統西洋畫中的立體感,光影等要求,畫面趨於平面化,甚至是單純用一些線條或筆觸來作畫,更有趣的地方;在於他類似中國篆刻方形圖章的簽名!!

亦或是Gvstav Klimt(克林姆),所繪的人物畫中;類似中國民俗,節慶圖騰的圖案;及常用代表中國色彩的金色,紅色。 上述列舉幾位西洋畫家,他們或多或少,吸取了中國或是東方一些特點,以豐富自身。他們為何沒有人說,不是油畫的問題呢?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中國幾千年所傳承下的藝術風貌,博大精深。其實不只水墨二字代表中國啊!敦煌壁畫。民間木刻版畫。瓷器等,不都是屬於我們東方的東西呢! 為何我們要先把自己其他手腳砍斷,只留一手或是一腳呢? 日本把我們金璧山水學去,如今膠彩等於日本畫。這是為什麼? 日本和服,他們年輕人還在穿;不要說源自於我們好了,是他們把這些發揚光大的。在台灣,有多少人敢穿傳統服飾上街的呢?

  上面兩個問題,把它比喻兩家人,對幼兒的教育好了。兩家同樣生活在科技發達的時代。吃的,穿的,生活都差不多,只是一家會讓小孩,自己了解別家的好,了解為什麼好。吃飯偶而拿拿筷子,父母都覺得新鮮。把另一家不要的東西撿起來,父母也覺得特別!畫畫不畫畫;跑去搞裝置,父母雖然不了解,但還是彼此試著溝通。

  另一家呢;從小由叔叔阿姨養大,處處限制他,只准做他們認為對的事。吃飯就該拿筷子吃,沒什麼偶而不偶而。從小就是拿原子筆、鉛筆寫字、畫畫。長大後;才知道親生父母,另有其人。父母親其實很開放,畫畫來說;要畫在牆壁,畫在木板,畫在哪都可以。只是叔叔阿姨在一旁規定,只能用毛筆,孩子見了親生父母,卻很陌生。他不知道自己擁有什麼,只看的見別家的好。看見處世不用同一套標準,規定自己的父母,忽然更迷惘了。難過得穿上叔叔、阿姨,特地為他準備的長袍、馬褂,羞愧的無地自容。心中更排斥他的親生父母,怪他的父母,從小沒有在他身邊,長大了;卻要被不同生活態度所牽絆。叔叔阿姨還會在自己面前,誇獎另一家的小孩獨立,罵自家的小孩,沒有思考能力,什麼都要他操心。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