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圍 溝 行 動 家

  礁溪湯圍溝公園之意象為「穿越市區的藍綠軸」,利用湯圍溝所在區位特色與景觀道路、公園及周邊商業區,相互融合,成為一體的開放空間設計,創造礁溪溫泉街景新形象,提供縣民及訪客新的公共交流空間。公園及周邊街區的融合:景觀道路、公園及周邊商業區,相互融合成為一體的開放空間設計,營造公園成為礁溪地方居民日常生活活動休閒場所,並以植栽綠化,創造公園及周邊道路的連續感。創造新的礁溪都市形象:引入健康的活動及設施,創造溫泉街區新形象,將地方文化、歷史及生活融入公園活動及設計元素,創造新的市街風貌。

 

一、溫泉


  「溫泉」是泉水的一種,不過它比當地氣溫、地表水(例如河水與湖水)和一般泉水的溫度高出許多,因此以手觸摸有溫熱或滾燙的感覺,這種高於常溫的天然湧泉其水溫高於當地年平均溫攝氏5度以上(或華氏10度),稱為溫泉。 地球上每個地區的年平均溫不一,例如赤道地區的年平均溫可能超過25度、高緯度地區的年平均溫可能低於10度,而台灣地區的年平均溫約為20度,故地球上各個地區溫泉的溫度,依照上述定義是不同的。

  因泉水從地底深處往上移動到地表時,會與當地的地表溫度達到平衡,所以湧出地表時,泉水的溫度與地表的溫度大致相同。若其湧出地表的溫度高出當地的年平均溫,表示其地底下有多餘的地熱,供應給地下泉水,使泉水的溫度高出地表的溫度,所以稱之為溫泉。

 

二、溫泉的形成

  一般而言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地殼內部的岩漿作用所形成,或為火山噴發所伴隨產生,火山活動過的死火山地形區,因地殼板塊運動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還有未冷卻的岩漿,均會不斷地釋放出大量的熱能由於此類熱源之熱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層,不僅會受熱成為高溫的熱水,而且大部份會沸騰為蒸氣。多為硫酸鹽泉。

  二則是受地表水滲透循環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說當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滲透,深入到地殼深處的含水層形成地下水,(砂岩、礫岩、火山岩、這些良好的含水層)。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熱加熱成為熱水,深部熱水多數含有氣體,這些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當熱水溫度升高,上面若有緻密、不透水的岩層阻擋去路,會使壓力愈來愈高,以致熱水、蒸氣處於高壓狀態,一有裂縫即竄湧而上。熱水上升後愈接近地表壓力則逐漸減少,由於壓力漸減而使所含氣體逐漸膨脹,減輕熱水的密度,這些膨脹的蒸氣更有利於熱水上昇。上昇的熱水再與下沈較遲受熱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產生的壓力(靜水壓力差)反覆循環產生對流,在開放性裂隙阻力較小的情況下,循裂隙上升湧出地表,熱水即可源源不絕湧昇,終至流出地面,形成溫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為靜水壓力差最大之處,而熱水上湧也應以自谷底湧出的可能性最大,溫泉大多發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一般說來,溫泉的形成需具下列三條件:

    1. 地下必須有熱水存在
    2. 必須有靜水壓力差導致熱水上湧
    3. 岩石中必須有深長裂隙供熱水通達地面。

 

三、礁溪溫泉

  礁溪溫泉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沒有味道,不像別處溫泉有股嗆鼻味、濁黃水色,礁溪溫泉相當清澈乾淨,讓許多到礁溪的遊客以為是用柴火燒出來的「熱水」。其實,礁溪溫泉泉水是蘭陽平原潔淨的地下水,因為地層中有豐富的的地熱構造,在地下將水滾熱後再湧出地面。

  這種平地少見的礁溪溫泉,是屬於碳酸氫鈉泉,水質含有豐富的鈉、鎂、鈣、鉀、碳酸離子等化學成分,湧到地面的水溫約在攝氏五十八度左右。

  礁溪溫泉的泉質有這麼豐富的礦物質,一定對人體有相當大的幫助,而且,早已經有礦泉水工廠將溫泉處理後成為飲用的礦泉水,當然,終年不竭的溫泉,不儘能沐浴,在鄉民努力下,利用溫泉種植培育畏寒的蔬菜,例如蕹菜、絲瓜及蓮子等,並用溫泉養鱉、養鱷魚、熱帶魚,讓溫泉產業更多樣化。

  以溫泉造就的產業,以礁溪溫泉區內飯店、浴池及周邊相關行業交織為主的服務業,吸引不少就業人口投入,這種依附外來人口消費的三級產業,為礁溪創造不少財富。觀光帶動礁溪的繁榮,也是礁溪一半以上的主要財源收入,鄰近的頭城鎮,員山鄉、壯圍鄉及宜蘭市,亦有不少人口前來礁溪消費。

 

 

Classroom file:

  1. 湯圍溝行動家

  2. 補充資料--環境素養

  3. 補充資料--礁溪

 

 

Links related:

  1. 湯圍溝溫泉公園

  2. 網路地圖 宜蘭縣礁溪鄉 旅遊景點介紹

  3. (美美網) 湯圍溝溫泉公園《宜蘭•礁溪》

  4. 【湯圍溝溫泉公園】宜蘭礁溪 湯圍風呂

  5. 紫羅蘭記憶拼圖 - 湯圍溝公園

  6. 雪倫的秘密花園 - 湯圍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