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漫談



 讀書與學習      

        社會不斷地在進步,我們在職場及日常生活中所必要的知識和能力既深且廣,除非透過各種管道持續的學習,否則不但不易應付職場上的需求,甚至日常生活都難以 應付。當大家在探討到樂活族(LOHAS)、尼特族(NEET),聽不懂可以跳過去,當電視上主持人說了一個英文諧音的笑話,大家笑得開心,我們聽不懂也 可以跟著笑,買來微電腦多功能的電器用品,看不懂所有說明,可以只用最主要的功能就好,老闆交付一件任務,不會英文、不會計算、拙於和客戶簡報溝通,推掉 就算了;許多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許察覺不出來,往往許多的日常便利、升遷機會便無聲無息消失了。

        知識積少成多而且多多益善;有句老師改寫的話是這樣的:「勤以致學如園中之草,未見其長日有所增;荒嬉歲月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銷」。我們不妨仔細 看看園子裡的雜草,幾乎看不出來它有在成長,但它確實每天在長大,只要一段時間再做比較便可以看出差別,勤奮地學習知識也是一樣的道理,看看身邊努力的同 學,昨天和今天似乎看不到改變,但每天學習一些些,一段時間後便可以看到知識的增長;堅硬的礪石每天用來磨刀,幾乎看不出來它有在損耗,但確實每天在銷 陷,只要一段時間再做比較便可以看出差別,把時間浪費在嘻鬧玩樂也是一樣的道理呀!

        在增廣昔時賢文裡也提到:「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如果有田卻不去耕作,穀倉就會空虛,有讀書的機會卻不好 好讀書(不教育孩子),後代子孫便顯愚笨,穀倉空虛日子過得貧乏困頓,後代子孫愚笨就會無禮無義;雖然我們可以舉出一些父母不太讀書識字且家境貧困,孩子 卻頗有成就的例子,但終究是少數特例呀!

        有人高舉「學歷無用論」大旗,強調人生青壯期用來開創事業,成就會高於一路提升學歷的人,卻從來未曾聽過有人提「學問無用論」,知識積少成多而且多多益 善,不只是用在考試升學,日常生活中不也常常看到物品說明書裡參雜很多英文、新聞報導用了古人的話或成語、和別人討論到電腦的改裝,平常累積的知識立即派 上用場。等到急用再求救、充電,往往後果嚴重。日文有句諺語說:「六十の手習い」,意思是活到老學到老,許多文章都討論到現在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國、高 中階段讀書最重要,彷彿生活的重心只有為升學而讀書,考上大學後讀書只為Pass,出社會後更少有心讀書學習;如果把握每個階段學習,不但可以豐富自己的 人生,也可免「書到用時方恨少」之憾。著名的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而讀書正是充實知識最快速有效的捷徑。

        偶爾會聽到同學說:「我腦筋不好,學不會嘛!」、「以後又沒有要當醫生、律師,幹嗎要那麼認真!」、「學這些又用不到!」。偶爾會聽到家長說:「小孩子腦 筋不好,學不會嘛!」、「只要乖乖的,不變壞就好!」;甚至曾經有家長表示;「自己的小孩在家都乖乖的,在學校只要平安快樂就好,成績不重要、掃地這些事 更不重要!」

        聰明的你認為呢?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