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漫談



由中國大陸的「躺平主義」與日本的「寬鬆教 育」談「讀書學習也可以躺平嗎? 」   (2021/12/08)                                                       
近年中國大陸有一個火熱的名詞--「躺平主義」;什麼是躺平主義?

指的是年輕人面對社會期待工作奮鬥,卻對生活和工作有著滿滿的疲倦感和無力感,總結出與其努力不如選擇「躺平」的生活態度。具體落實在喊出的「不買房、不 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口號,強調「維持最低生存標準,拒絕成為他人賺錢的機器和被剝削的奴隸」,也就是放棄婚姻、不找工作、降低物質需求等。他 們指出「躺平就是我的智者運動,只有躺平,人才是萬物的尺度。」

我們鄰近的日本在寬鬆教育註1下,輿論認為學生的學習能力普遍下降,學習態度亦不夠端正,畢業後於職場上亦突顯出與同事之間的相處問題。一般認為,寬鬆世 代的人學習能力和競爭力都不及以前的世代。

在台灣,從廣設大學、教育改革、課綱修改、十二年國教等政策施行,到少子化危機出現,在在顯示出現在學生的學習更加廣而瑣碎,學習成效更不容易經由傳統方 式得到量化式的評鑑,甚至可以經由不同的評鑑方式得到完全不一樣的學習成效標示;學生要進入頂標高中、大學甚至研究所,除了要用功讀書,善用背景與策略更 是關鍵,其餘的人只要你願意,高中到研究所幾乎可以無痛直升。

努力讀書美其名為充實自我,多讀書或高學歷容易找到好工作、有好地位、獲得更高薪水等等,不也是促使大家願意投入更多資源,減少更多玩樂時間的動機嗎?然 而;除了前述極有理想抱負的人日夜努力外,許多年輕的人因為現代生活較為富裕而滿足於現狀,失去了為將來而努力學習的目標。這一現象近似於日本教育界實施 的「寬鬆教育」。

日本在推行寬鬆教育的這些年中,公立高中逐漸擴大了推薦入學的比例以及考試之外的選拔方式,這導致很多學生失去了為了應對中學考試而努力學習的動力。這一 變化令關注孩子學習的家長著急,而衍生出來的私塾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希望用另一種方法,拴住孩子們對學習已經「寬鬆」了的心註2。這像不像眼前的台灣 呢?

台灣近年普遍有低薪現象;年輕人怨找不到工作、薪水低,3K註3工作卻永遠找不到人做,許多原本讀末段學校的人,出了社會才猛然發現它們的學歷證書或知識 無法反映在工作、薪水上,有人仍選擇充實學歷而不是學問,有些人則乾脆選擇了學習的躺平。

曾幾何時學校因為招不到足夠學生而找外籍生來假讀書真工作,「同等學力」可以輕易讀高中、大學、研究所,在在讓學歷證書含金量大大降低;許多學生在小學就 選擇了「讀書學習躺平」,對他們來說反正學歷用途不大,願意的話幾乎是有報名繳錢就有學校念、不讀書也能混到畢業證書。

同學們,難到讀書不能讓你找到樂趣?所學的知識真的不能成為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助力?學問之積多多益善,也許因為看懂某種藥品的一個日文關鍵字因而救了人一 命,也許因為能用英文表達一個意思而避免了一次衝突,也許因為用了數學原理準確算出所需要的材料,一個心理學理論讓你對困擾的事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更好的 對應方式。總之;「讀書學習躺平」圖眼前一時的輕鬆快活,在人生漫漫旅程,處處見劣勢、不便。英國著名的政治家、在文學上也有高成就,曾於1953年獲諾 貝爾文學獎的邱吉爾,對於養生他說:「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相信對於讀書學習,他大概會說「能站著就不坐著,能坐著就不躺著」。

註1:寬鬆世代(日語:ゆとり世代/ゆとりせだい Yutori-sedai */?),指1987年之後出生的日本人。這個世代的人在就學時期主要受到2002年開始推行的「寬鬆教育」(ゆとり教育)影響。寬鬆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 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並將教育大綱中學生必須掌握學習的內容減少了三成,亦統一實行五日制學校週(週休二日),減輕了學生的負擔。https: //zh.wikipedia.org/wiki/%E5%AF%AC%E9%AC%86%E4%B8%96%E4%BB%A3)

註2:日本寬鬆教育下 寬鬆世代堪憂https://www.epochweekly.com/b5/174/7988.htm

註3:「3K」即「骯髒」(汚い,Kitanai)、「危險」(危険,Kiken)、「辛苦」(きつい,Kitsui)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