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課教師:王開府
一、學習目標
增進對中國哲學之起源、特色及歷代重要發展的認識,並了解哲學史的研究方法。除了論述重要哲學派別、哲學家及其思想外,也論及歷史與哲學思想的互動關係。
二、全學年預定內容
|
研討單元 |
研討單元 |
|
1 |
序論:何謂哲學 |
13 |
戰國至秦之發展 |
2 |
哲學史研究方法 |
||
3 |
中國哲學的萌芽 |
14 |
漢代哲學 |
4 |
孔子哲學 |
||
5 |
墨子哲學 |
15 |
魏晉玄學 |
6 |
孟子哲學 |
||
7 |
老子哲學 |
16 |
中國佛教哲學 |
8 |
莊子哲學 |
||
9 |
名家哲學 |
17 |
宋明理學 |
10 |
後期墨家哲學 |
||
11 |
荀子哲學 |
18 |
清代哲學 |
12 |
法家與韓非哲學 |
三、實施方式:講述與課堂討論。(本學年先進行單元 1,2,14,15,16,17,18。)
四、學習評量方式:出席 10% (缺席一次扣學期成績 2 分,有正式請假證明者不扣)
討論 20% (課前必須預習指定部分,以便參與課堂討論。)
測驗 70% (期中考、期末考,第一學期成續 88 分以上者,第二
學期可選擇在老師指導下,以撰寫論文取代測驗。)
五、參考書舉例
中國哲學的特質 牟宗三 學生書局
中國哲學十九講 牟宗三 學生書局
新編中國哲學史 勞思光 三民書局
中國哲學史 馮友蘭 台灣商務印書館 增訂本
中國哲學史新編 馮友蘭 藍燈書局
精編中國思想史 張豈之等 水牛出版社
中國思想史 韋政通 大林書局
中國哲學史 王邦雄等 國立空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