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西洋藝術史學術研習營─城市藝術史:藝術中心的遞變

 
一、主辦單位: 國科會補助西洋藝術史研究推動計畫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二、時  間: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月十八、十九日(週六、日)

 

三、地  點: 國立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第二演講室(光復校區)

 

四、活動

旨:

本活動宗旨在於匯聚國內西洋藝術學界研究人力,激發青年學子對於西洋藝術史研究的興趣,藉此研習活動深入探觸西洋藝術史豐富的精神內涵,以累積未來從事藝術史的學術種子。

繼上屆以西洋藝術史學方法論為研習主題後,在面臨全球化、在地化與區域化的思考下,本屆茲將主題設定為「城市藝術史:藝術中心的遞變」,期以西方地理空間(城市)為單元,縱向發掘各城市在不同的文化空間與歷史進程中,所展現特有的藝術現象及其特色。也就是透過認識西方各重要城市的藝術發展,進一步全面地涵攝西方藝術史中各重要時期的發展,以及藝術中心的轉移和遞變。

本活動以「城市」為主題,在研討西洋藝術史的途徑上,甚具有三重突破性的意義。首先,在傳統上,西洋藝術史多被視作是一個地理上的「西方」藝術史,並以時序性的斷代劃分各重要代表時期來講述,此方法雖然清晰呈現藝術史的脈絡發展和特徵梗要,亦容易掌握藝術史的轉變和分期;但卻難立即觀察出文化/歷史空間對藝術深層的影響,以及座落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羅馬、維也納、倫敦、巴黎、柏林、紐約、台南…等)各有其顯異的藝術樣貌。一個城市空間所孕育顯示的藝術特色,便是由此在地的民族、文化、歷史為基礎,並融合國際性的藝術風格所交相發展而成。因此,以單一城市為管窺,便可開拓放大我們對西洋藝術史的視野,重新認識西方城市藝術中的差異及相似之處。本活動的第二層意義,在於以城市為焦點,藉由繪畫、雕塑、攝影、建築…等視覺作品,深入探討個別城市所特有的藝術發展和轉變,並從中發掘藝術與城市之間的聯繫─城市提供藝術創作的養分,而藝術更是造就城市的要素。城市的地理面貌與生活風格,往往是藝術家創作的靈感來源,而藝術作品卻也經常記錄、反映著城市特有的精神樣態。第三層意義則是通過城市與西洋藝術的討論,將台灣藝術發展的重鎮-台南也放入本次研討範疇中。在著重多元論述以及在地文化中心的今日,我們試圖在大的西洋藝術史脈絡下找尋台灣藝術的位置,讓台灣的城市藝術與西方城市文明接軌,以不斷探索、反省的角度,來看待城市、藝術與多元文化的關係。

本屆研習營的活動宗旨,正是以新穎的城市觀點切入西洋藝術史,擇取西方重要藝術城市為論題,通過不同的方法論和藝術作品進行深入而綜觀地討論,主動提出不同面向的議題和創見,冀望講師與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學員能相互激盪出更多駁雜多元的觀點,同時培育西洋藝術史的研究人才。

 

五、課程與講師: ◇ 92 年 10 月 18 日(星期六)
  • 台南:傅朝卿(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 羅馬:王維潔(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
  • 佛羅倫斯(威尼斯):花亦芬(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 維也納:張省卿(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 倫敦:楊永源(台中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副教授)
◇ 92 年 10 月 19 日(星期日)
  • 巴黎 I:劉巧楣(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 巴黎 II:林志明(台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 柏林:黃聖哲(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 紐約:劉瑞琪(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六、議程

 

  92年10月18日(星期六)

08:30 - 09:00

    

09:00 - 09:20

 開 幕 式:任世雍、曾曬淑、劉梅琴

09:30 - 10:40

 

10:40 - 11:00

傅朝卿: 台南

 茶敘

   11:00 - 12:10  

 王維潔:羅馬

12:10 - 13:10

    

13:10 - 14:20

花亦芬:佛羅倫斯(威尼斯)

14:30 - 15:40

15:40 – 16:00

張省卿:維也納

茶敘

16:00 - 17:10

楊永源:倫敦

 

  92年10月19日(星期日)

09:30 - 10:40

 

10:40 - 11:00

 劉巧楣 : 巴黎I

 茶敘

11:00 - 12:10

 林志明:巴黎II

12:10 - 13:10

     

13:10 - 14:20

  黃聖哲: 柏林

14:30 - 15:40

  劉瑞琪 : 紐約

15:40 - 16:00

  閉 幕 式

  現場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