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人文學課程成果發表會

Anne Chiang

2018年12月19日

Legal Analytics: The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cision Tree Predictor on Child Custody

國籍與意願交織下的「幼兒從母」原則:法律資料分析之實踐

作者  :姜晴文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民法組一年級

指導教授:黃詩淳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副教授  邵軒磊  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 副教授

摘要

台灣第一篇有關親權酌定的預測模型是黃詩淳等在2018年《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所發表有關決策樹分析的論文〈酌定子女親權之重要因素:以決策樹方法分析相關裁判〉(以下簡稱黃文),其準確率超過94%。但黃文同時也引發了若干疑問:當研究的族群從有書狀意願相當的台籍父母擴大到全體案件時,準確率是否還能維持?黃文的研究對象為101-103年的案件,4年後的今天,這個預測模型是否還能適用?如果我們拿全新未知的資料檢測,還能這麼準確嗎?有沒有過度擬合的問題?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本文蒐集民國98年1月1日起至106年12月31日止全台地方法院有關親權酌定的第一審案件,以黃文的決策樹預測模型為原型而稍加調整,發現準確率可達97%以上。如果以98-105年的資料所種出來的決策樹應用在106年的全新未知案件仍舊一般準確,沒有過度擬合的問題。我們針對細部資料進一步分析發現,子女年齡與親權歸屬是有關聯性的,分別在0-2歲、及14-19歲的兩極出現親權歸母的高峰。推測這是因為「幼兒從母」、「中兒唯父有意」及「大兒擇母」三個不同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而後兩者分別來自親子兩造的意願,都與外籍母親有關。

關鍵字:親權酌定、法律資料分析、過度擬合、分年滾動式分析、決策樹、幼兒從母、外籍母親

1. 決策樹預測模型的優化

抽樣比率的優化:

`

`

秀樹現身

成果1:以106年為例

`

`

成果2:102-106年逐年滾動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