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方法 Survey Research Methods by Floyd J. Fowler, Jr.
孫振東翻譯、邱皓政審訂

(出版日期:2007/10/29五南圖書公司

/邱皓政

 

   

調查研究方法一書,連同Floyd Fowler的另一本小書Improving Survey Questions都是我在美國求學時候的教科書,現在也是我的課堂的參考教材,因此能夠為他的中譯本進行校閱,是我的榮幸,也是一種學術服務與責任。雖然我要求學生盡可能的閱讀原文教材,才能夠更清楚作者原意,也一方面維持語言能力,但是如果好書可以翻譯進台灣,讓更多人接觸、閱讀,更是件好事。事實上,知識若不能流傳與分享,那就只能當古董。 

在閱讀這件事上,我一直很享受,藉著校閱這一本書,我又從頭來回仔細讀了幾回,知識獲得的愉悅,多少沖淡了連夜來校閱的疲憊。事實上,讀、教、與校閱這本書的心情完全不同,學生時候就只是讀,當老師的就只是教,校閱的話,更得清楚明白原文原意,也要左手原文、右手譯槁的逐字逐句斟酌,所以,這一回算是最透徹的一回,不知道是要感謝出版社總編給我派了這個作業帶來的好處,還是給自己認真努力的精神加分,總之,對於調查研究設計,我有了更明確清楚的瞭解。 

這本中譯本是原書第三版(2001年),我讀書的時候是1993年版,新版書大致結構沒有什麼差異,但增補了不少新資訊。基本上,調查方法是一門成熟學科,能增補改變的地方有限,重要是的作者經驗豐富,所寫的教材耐看耐用,對於入門者,或是實際使用者來說,是一本可以帶在身邊的工具書,也適合作為大專院校的教材。尤其作者強調的全方位調查設計,確實能夠關照到調查的各層面,使調查研究得以精實有效。 

不過有心的讀者可以發現,2004年,Floyd Fowler與他的另外幾位好友及同事,Robert Groves, Mick Couper, James Lepkowski, Eleanor Singer, Roger Tourangeau,共同出版了一本調查方法學(survey methodology)。那本書是在美國聯邦政府統計局資助下,進行的訓練課程(Join Program in Survey Methodology)所集結的教材,雖然在1998年就已經成形,一直到2004年才問世。期間或有波折,但是關鍵是方法學的反思,在方法一字加了字尾(-ology)。該書的序中的一句話,道盡方法與方法論的差異:

 

許多調查研究教科書著重於工具的應用,忽略了這些工具背後的理論與科學Many survey research texts focu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ools and deemphasized the theories and science underlying those tools

 

我引述這些,並不在比較這兩本書的差異,更不是鼓勵讀者捨此逐彼,去看那本似乎更有學問的書。相反的是,想要在調查方法學這個領域登堂入室者,兩者都不能錯過,但必須循序漸進。本書是調查方法的入門工具書,有了知識與經驗後,才能領悟調查方法背後的知識論基礎與更深一層的隱喻。在學術圈,如果有了一定的閱歷,就會知道方法論到底在「論」什麼。這兩本書的分工與區隔很清楚,我相信Floyd Fowler會同意我的話。至於出版社的老總,是不是覺得大家閱歷有了,要找人譯出另一本,那我就不得而知了!至少這本書的出版,能夠嘉惠台灣的年輕學子與實務工作者,也提供我們教書的人又一本好用的書。

在學術界和出版圈都一樣,能夠為知識工作,就是責任與榮譽。而能夠與知識相遇,就是各位的福氣。

 

邱皓政謹誌於中央大學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