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

 

中元節

七月十五日俗稱為「中元節」,佛家則稱「盂蘭盆會」。「中元」是道家的說法:據道教說法,古有三元大帝,稱之為”三官”,主管天、地、水府,權勢非常顯赫。所以稱正月十五「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下元」為水官解厄日。台灣中元普渡也就是佛家的「盂蘭盆會」,傳源自目蓮尊者入地獄,羅列百味供養眾惡鬼,以解救母親的故事。

農曆七月,就是民間俗稱的「鬼月」,這段時期相傳是鬼魂的「假期」,鬼魂統統離開冥府返回陽間,因此,在這期間也有一些不可考的禁忌,例如不宜遠行、不宜近水、不宜嫁娶……等。

人們為了幫助「孤魂野鬼」早日解脫、超生,初一起,各寺廟、街坊、市場,甚至「大廈」便會陸陸續續辦理「普渡」、「街普」、「市仔普」和「私普」,其中以十五日的 「中元祭」規模最大。此外,為了讓孤魂野鬼們能來享受這豐盛的一頓,各寺廟也會「豎燈篙」或「放水燈」,以引導他們前來享受祭品。

 

 

 

 

義民節

農曆七月二十日是台灣客家人特有的義民節,原定於十一月九日,為了配合「中元普渡」,而將祭典移到農曆七月二十日舉行,它不僅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祭典,在悠久歷史的烘托下,更成為現代客家精神凝聚的表徵;其中,「肥豬大賽」是它的特色。

義民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清朝乾隆年間林爽文之亂時,保家衛土、壯烈犧牲的客家義民;義民的英靈,被奉祀於現在新竹縣新埔鎮的「褒忠義民廟」,民國三十五年,才分香來高雄。先奉祀於火車站前,廟名「褒忠亭」,民國六十三年,遷至三民區褒忠街,改稱「高雄褒忠義民廟」。

義民節雖為客家人特有的節俗,但活動大體不脫一般的普渡,如豎燈篙、前一日的放水燈、當天的神豬普渡以及事後的謝燈腳,都是一般普渡常見的儀式。最受人矚目的是自清以降每年都盛大舉辦的神豬、神羊比賽,神豬的重量早已超過一千兩百斤,前五名的也都超過一千斤,飼主們為使神豬顯得更壯觀,更花盡巧思設計了豬羊棚,使得普渡場中,放眼盡是一座座美麗豪華的巨棚,成為義民祭典中最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