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家 Heidi Toffler 曾指出人類歷史上有三次波動:
- 早期人類從遊獵社會進入農業社會
- 人類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1780~1830~)
- 人類從工業社會進入資訊時代 (1960~)
-- 1970年代前半,發生第一個震撼性技術 - 個人電腦萌芽
※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1965提出「摩爾定律」,此說明IT產業的突飛猛進。(每18個月 ...)
-- 1980年代中期,又發生另一個震撼性技術 - 網際網路
§ Internet的發展史
Internet 網際網路:
一般中文稱之為網際網路或是國際網路,也有人稱之為資訊高速公路。
Internet又代表著「資訊互通•資源互享」。
六○年代末,各政府研發單位與主要大學已擁有當時最尖端的電腦設備了。為了分享研發資料,美國國防部有意將現有的電腦設備連接起來成為一個網路,於是
DARPA 委託 BBN 公司研究發展此系統。這個網路的基本要求是戰爭爆發時,即使網路上的線路或設備部分遭受破壞,系統必須仍能運作。
1969年,美國UCLA(網際網路之父--UCLA教授 李歐納.克蘭洛克
Leonard Kleinrock)
與Stanford Univ兩個實驗室的電腦,第一次試連成功。加州─30年前為電
腦連網溝通找出可行方式的科學家們,當時實在想不到他們的創意會演進成今天
這樣高度商業化,如此便於運用的網際網路(Internet)。
TCP/IP:
1971 年,ARPANET 已經連接了包含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等四十多個學校、軍方及政府機構單位,並制定出遠程終端模擬 (Telnet) 與檔案傳輸 (FTP) 方法。
1973 年時,Internet 首度連往英國、挪威等美國以外地區。
1974年,瑟夫與康恩 (Bob Kahn) 提出 TCP/IP 通訊協定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
解決了跨越不同電腦系統連接的問題,因此很受歡迎。
1976年,由 BBN、史丹佛大學、College 大學研發出路由器
(Router) 設備,使得網路連網更加的方便。
後來美國國防部做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將 TCP/IP 的所有技術
公開,讓全世界免費使用。於是,一個原先因為戰爭的陰影而發展出來的軍事用途的網路尖端技術,
最後竟然完全公開供全世界電腦通訊使用。
域名(Domain Name):
1983年域名(domain name)系統的概念被提出。「.com」、「.gov」、「.edu」等字尾在一年後出現。
第一隻病毒:
1988年世界第一隻出現的網路蠕蟲(病毒),為莫里斯(Morris)所釋出,當時癱瘓幾千部電腦。
回首過去,我們已經從陌生、抗拒質疑、嘗試,到伸手擁抱網際網路,任它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伙伴。
現在的我們,已經無法習慣沒有網路、手機、無線寬頻的生活。
※1999/9/12在UCLA舉辦了網際網路的30歲慶生會。
會議中,回顧三十年來網際網路的貢獻者到底有哪些人?
Email:
1970年美國MIT工程師 Ray Tomlinson 成功開發Email電子郵件,使人得以窺見日後網
際網路可能的應用情況,而且時至今日電子郵件仍是應用最廣的網路功能之一。
why "@" ? (Model 33 Teletype)
1985年Internet已達成熟,台灣在1987年TANET設置。但,那時傳送email與ftp傳送檔案
仍舊很理工(需下許多指令)。
WWW (World Wide Web,全球資訊網):
1990年在瑞士粒子物理實驗室(European Particle Physics Laboratory, CERN)英國的伯納斯李
Berners Lee。
Berners成功的提出與開發了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被稱為「WWW之父」。後來其在美國MIT世界資訊網研究室團隊執行長,
繼續負責制訂網頁標準。伯納斯李曾被選為2004年最偉大英國人之一,伯納斯李的謙遜、聰明才智和無私行為,被評審小組認為是他當選2004年最偉大英國人
之一的理由。歷史學家同時也是評審小組認為:「他選擇不把自己的發明商業化以
求獲利,且幾乎是故意的分送給眾人。如果他當初充分開發商業用途,今天的比爾蓋茲
(Bill Gates)和他比起來簡直就只是個窮人。」
1995年後,WWW如雨後春筍般的漫延擴散到世界各個角落、各個領域、各種層
次。WWW它使得電腦網路不再只是電腦玩家的寵兒,它已是未來人類生活的必需
品;是人們獲得各項資訊的重要媒體與工具。
15年後,網際網路已不只是當時李柏納發明WWW時所希望,完全打破全球網路的藩離,
甚至改變全球交易和交友模式,包括知識搜尋、電子商務、拍賣、線上交友、打電話等。
全球資訊網(WWW)今天的英文全名是World Wide Web,但在它初誕生的那段日子,
這三個毋寧說是蠻荒(wild)、反常(wacky)和誰知道它接下來會變成什麼(who-knows
-what's-going-to-happen-next)。
瀏覽器 (Browser):
1993年2月,美國國家高速電腦中心針對Unix系統研發出Mosaic,它是第一套利用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介面程式,可以簡單讀取網頁上的圖文資料,將圖跟文
展現在螢幕上。當時的Mosaic不具任何商業用途,純粹是用來推廣Internet的一套公
用軟體。Mosaic初發表時期,全球約有50部的Web伺服器主機。後來Mosaic被用在Mac
和Windows工作平台系統中,全球的Web伺服器主機增加到數百台。
創造出Mosaic的伊利諾大學安卓森(Marc Andreessen)與Jim Clark在1994年創立了「MOSAIC
Communication Corp.」,同年11月更名為「Netscape Communication Corp.」,即網景公司。
1994年12月,Netscape Navigator首度面世,相較於其他瀏覽器,Netscape Navigator不
僅文字下載速度快,而且可以使用GIF圖檔,在當時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
從1994年一直到1997年Netscape Communicator的推出,網景的瀏覽器在市場中有著相當高的
佔有率,後來因為微軟的IE使用免費下載的策略,使得Netscape也不得不轉變為免費軟體,
之後兩年之間,微軟的IE市佔率暴增,整個形式大為逆轉。目前瀏覽器的使用者大都以IE為主,
Netscape雖然已經進展到7.0版本,但使用人數相對減少許多。
MicroSoft
Windows:
微軟在1995年就提供視窗95給軟體設計業者,視窗95協助建立了開發網際網路軟
體的普遍標準,「掀起許多創意人投入網際網路發展的浪潮。」
蓋茲慨嘆太晚投入,在1995年全力大反攻,宣布微軟要全面擁抱網際網路,把網路列為首要目標,
當時微軟才剛推出視窗95,蓋茲已洞燭先機,不僅義無反顧投入,還慨嘆太晚投入。微軟很快地運
用其龐大的研發人力及資源,推出與WWW同樣是網路「殺手級應用」的瀏覽器—IE,也就是現在每個
人上網,都要先點擊一個「e」的那個圖示,這正是通往網路世界的入口。
美國聯邦政府:
在 1993 年柯林頓公布總統之 E-Mail 位址,使大眾可用 E-Mail 與總統交換意見,積極推動 NII 計畫,
以振興美國經濟。此後多媒體、使用便利的 WWW 瀏覽器之出現,廣大民眾不再害怕使用電腦網路,使得
Internet 急速地在世界各地發展。現在,Internet 已成為連接到全球大部分國家、超過十萬四千個網路及
三千萬部電腦主機的龐然大物。1995年後,美國聯邦政府(當時美國副總統高爾)積極提供研究經費,贊助網
際網路開發。制定許多律法限制高安全度的網路相關軟體出口。
Search Engine搜尋引擎:
既然 Internet 的資源十分豐富,如何在茫茫的資料大海中找到想要的資訊,則需借助搜尋引擎提供
的資料搜尋服務。這些搜尋引擎如美國之雅虎 (Yahoo!)、國內之蕃薯藤網站(Yam),皆有提供此項服務,使用者
只要輸入關鍵字,或想找資料之主題後,它即自動找出與您所想找之相關資訊供您選擇。國內外著名的搜 集引擎如下表所列。
§ 2000年之後網際網路又發生了什麼? 社群、雲端
誰也擋不住的Google:(原名?)
於1998年成立Google,2004年夏天公開上市,市值超過800億美元。它是全球矚目的一則科技業傳奇,Google公司的總部稱作「Googleplex」(Photo),位於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縣的山景市。(Google's Office in Zurich)
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和佩吉(Lawrence Page),更是全世界目前風雲人物。
Google讓搜尋成為生活中最流行的答案,也讓搜尋成為改變世界的超級力量。Google是全世界的主要搜尋引擎,付費搜尋廣告營收更居搜尋網站之冠。
它無所不「找」,從論文、圖片、影片、從街道到月球,81億個網頁隨你搜尋。Google剽悍的超速創新,也讓許多科技大廠如芒刺在背。
Yahoo!砸下1,400萬美元行銷經費,想要再度擦亮搜尋服務的招牌;
Google挖角微軟副總裁李開復,更讓微軟帝國急得告上法院。微軟也努力推出自己的搜尋引擎 Bing。
激勵人心的「TOP一百」,「這套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TOP一百」。所謂「TOP一百」,就是一百項最好玩的創意想法及計劃,由Google的員工及主管提出,也可以持續的提出更換。這項最重要的制度,就是按「創意」去走,也達到新的管理的目的。Google高階主管手上都有一份「TOP一百」(「百大創意清單」,二○○四年中已達兩百多項),工程師看了之後,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去做,因而形成流動性的工作群體,維持數個星期甚至數月之久。
「TOP一百」的其中一個計畫:2004年底Google宣布與牛津和哈佛大學等五大圖書館合作,預計投入2億美元,用10年的時間將45億頁的藏書全部數位化。然而,這個計畫讓歐洲19個國家圖書館發出連署反對,擔心Google以美國圖書為重點將讓網路世界被英美文化所主宰。同時,美國當地出版社協會也擔心,此項計畫將侵犯到書籍的著作權。強大的反對聲浪,讓Google在日前不得不宣布暫停。
Gmail:相互推薦制 網路身分新象徵:
誰說虛擬的網路世界中不能突顯你的身分地位?有限制的會員功能讓你立刻身價百倍!所謂的相互推薦制,是由網路公司一開始釋放出一定數量的帳號給特定網友,取得帳號的網友會隨機取得推薦權,再推薦給認識的網友,這些服務的帳號被稱為「網路身分地位的象徵」。Google推出的超大容量免費信箱「Gmail」,採用相互推薦制,讓 Gmail 成為每人必備的 email之一。
Google始終堅持「不要為惡」(Don`t be evil)?
電子地圖搜尋帶你環遊全世界:
2005年5月,Google率先推出其線上地圖搜尋服務—「Google Maps」,提供「向量地圖」、「衛星空照圖」及「地圖與衛星影像套疊」三種顯示方式,覆蓋範圍以美、英、加、日為主,其餘各地則以主要城市或特別地區較為詳盡。接著他們又推出需先下載軟體後使用的「Google Earth」全球動態地圖,如同3D地球儀加上世界地圖,只要輸入目的地,它會帶你飛到當地上空,以3D視角前進至該處。3D衛星圖片可以清晰區別建築物和街道,圖片亦可旋轉和重疊,甚至在地圖上加上註解,並提供基礎旅遊資訊查詢與路徑規劃。
現在只要進入Google Earth,鍵入你家地址,就能馬上「飛」到天上,從衛星空照圖看到住家的3D影像。在Google之前,誰想像得到呢?
火狐狸 (Firefox) 瀏覽器冒出頭,微軟頭大:
網景在瀏覽器市場受挫後,把其軟體捐給Mozilla基金會,一群有志之士因此循著開放原始碼模式,展開
改造工程。Mozilla基金會集合眾多自由軟體擁戴者所開
發的火狐狸
(Fire-Fox),正以狐狸般的狡黠,火一般的迅速,襲捲瀏覽器市場,讓IE面臨市場占有率九成的保衛戰。
尤其以美國十九歲網路高手布雷克.羅斯 (Blake Ross)一戰成名。網路瀏覽器火狐(Firefox)不斷獲得電腦專家肯定,
不論速度、功能、安全性都凌駕在微軟瀏覽器探險家(IE)之上,已威脅微軟在瀏覽器的獨霸地位,目前已推出
3.0.1版,市場占有率也已漸攀升。目前 Firefox 被美國政府訂為官方使用的瀏覽器,美國學術界大多數都是使用
Firefox。
Google 也於2008年底推出自己的瀏覽器 Chrome,開始有許多人用了。
新媒體眾聲喧嘩 Blog發動網路書寫潮:
Blog(Web-log的縮寫;台灣譯名為「部落格」)是近幾年來發展最快速的網路應用,可謂早期個人網頁的進化版。
它在1999年末被提出,起初由業餘的網路玩家自行開發架設,Blogger是最早的Blog。到了2005年,這股熱潮席捲全球,幾乎達到顛峰。國內外的網路業者,包括各大ISP、入口網站、新聞網站等幾乎都提供了相關服務。只要你提出申請,就能擁有一個便捷的個人專屬發聲管道,它以日期編年紀事,方便閱讀同好回應,既可收納長文,又可結合照片與影音串流的特性,使它一躍成為網路社群的絕佳串連工具,更是企業行銷的全新武器。
以台灣的發展為例,提供Blog服務的網站從早先由學生架設廣受歡迎的「無名小站」、新浪網的新浪部落,到去年年底微軟的MSN Space,國內的Blog使用人口已經慢慢累積擴張。到了2005年中,蕃薯藤與樂多日誌合作、中華電信推出Xuite,UDN的社群服務—「網路城邦」也提供相關應用、ETtoday則推出Bloguide,年底PChome、Yahoo奇摩也爭相投入,一時間Blog的服務如雨後春筍冒出
,幾呼每個人都有 Blog。
Skype引領風潮 網路電話打不停:
Skype在2003年8月由詹士莊(Niklas Zennstrom)於盧森堡創立後,兩年間幾乎成為網路電話(VoIP)的代名詞。這種利用P2P的軟體技術開發出的語音傳輸服務,衝擊傳統電信業者,卻造福了無數的電話用戶。
根據2005年中的統計,Skype全球約1.4億的下載人次中,台灣人佔了5%,網內互打免費的優勢加上清晰的話質,很快受到台灣網友們的青睞。付費以SkypeOut點數撥打國際電話、市內電話或手機,費率只有傳統電話的八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加上SkypeIn出租電話門號的服務,一同架構出網路電話發話與收話功能的完整性,並形成其主要的獲利來源。Skype在台灣的合作廠商PChome也因此受益。2006年 Skype已被 eBay購買。
網路影像 YouTube:
YouTube成立於2005年2月,由查德·賀利、陳士駿(Steve Chen)、賈德·卡林姆,目前已被Googlea買走。它有何影響?為何它會那麼紅?
社群網站 Facebook:
社群網站「Facebook」於2004年開始推出。在台灣逐漸暴紅,從2009年初不到10萬人,2009年7月起呈爆炸性成長,每周成長率更從2009年8月起屢居全球之冠,如今已近300萬人,成長30倍,網路專家認為,最重要的成長關鍵應是「開心農場」等遊戲介面於年初中文化。facebook功能多元,不但能聊天、交換訊息、辦活動,還能在朋友「病毒性散播」遊戲下,滾雪球般加入遊戲,加強網站黏著度。「開心農場 (Farm Happy)」是臉書的著名遊戲,玩家在農地種農作、養動物,若依規定定時照料,時間到了便可收成農作、雞蛋等,也可到其他人農場偷東西。許多玩家因此培養定時照料習慣,例如早上七點一定要起床上網察看,免得東西被偷走。
Facebook 未來將繼續影響世界至少十年。社群力量?隱私問題?
微網誌 Twitter, Plurk:
Twitter與Plurk是一個免費的社交網路(Free Social Networking)與微型部落格(Micro Blogging)服務。與傳統的部落格不太相同,使用者可以在Twitter內輸入每次最多140字元的文字,並從網站、SMS、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多種管道更新訊息。
※ 2000年網路泡沫化後,網路交易又再生!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nse)
火車訂位、飛機訂位(電子機票)、線上購物、網路藥房、...各種購票購物,均可由電腦網路來完成。
2000年網路泡沫化,影響至大。
網路書店 Amazon:
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公司的創辦人 貝佐斯(Jeff Bezos) 居功厥偉,因為他創造了第一個被廣泛應用的網路購物模型。
美國時代雜誌TIME 在2000年1月3日出版了跨年的特刊,遴選“亞馬遜網路公司的貝佐斯”
(Amazon.com's Bezos)作為“年度風雲人物”(Person of the Year)的代表,而且還用將近
18頁的全版版面,大大地讚揚貝佐斯的豐功偉業,其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根據時代雜誌的
報導,貝佐斯是一個笑聲十分特殊而且具有感染力的人,他本人狂熱地相信亞馬遜網路公司
將會改變未來的消費模式,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若用足球?手來比喻貝佐斯,他就是偉大
的“網路策略選手”(Internet strategist)。而“網路顯而易見地已然成為資本主義歷史中
最?大的一股力量”。未來的消費權力也將由原先的買賣雙方逐?地移轉到顧客的手中。
網路拍賣 eBay:
電子灣eBay乃全世界第一個成功的在網路開發出"拍賣場"的公司。它是全世界最
大最受歡迎的網上拍賣站,但它的知名度卻也使它成為開玩笑和違法的場地。
數位錢幣 (Digital Cash)
未來現鈔可能成為古董,它將被(Cash Digital,)所取代(E-cash與Smart Card已出現
,正在適用中)。
※ 網路交易再生,你放心在網上作交易嗎?
網路入侵與犯罪行為
網路資訊攔截,你擔心嗎?(你放心在公共場域用無線網路嗎?)
網路間諜程式,你擔心嗎?(你作了保護措施了嗎?)
網路資訊側錄,你擔心嗎? (錄下鍵盤輸入聲 資料洩光光)
"This Guy Wants to Overthrow the Government." UC Berkeley的
一位二十二歲的研究生如是說(1998)。為什麼?對此,你有何感想呢?
(註) Cypherpunk : 是Cyberpunk,且精通密碼學(Cryptographic),而且是主張
自由主義(Libertarian)者。
§ 電腦網路,究竟影響了人類什麼?
未來的網路世界將走向無縫運算,也就是不管是手機、個人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與
數位音樂播放器(MP3)等數位產品,未來都將整合,消費者隨時隨地都可上網取
得資訊,不必再透過不同的介面連結。無所不在(Ubiquitous)更是網路世界未來所將呈現的風貌。目前世界
各國基礎建設已大致建置完畢,先進國家陸續推出「U」化,就是要建立無所不在的網路系統。
網際網路分析家巴瑞特(Neil Barrett)所說的,「全球資訊網被形容成『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全球資訊網的出現,把網際網路從少數狂熱者手中,帶入一大群從事政經的、商業的與政府用途的使用者中。」但,諷刺的是,網際網路的使用源自於軍事安全需求,最後擴展成歷史上一般大眾使用的最自由、受到最少管制、也是最國際化的傳播體系。
2006年時代雜誌的年度人物?
網際網路帶來某種程度的國際主義,這在形式上事前所未有的。但因顛覆國家界限,問題就產生了:國家作為社會生活主要力量的權力將受到影響;沒有了國家界限(Second
Life),人類社群可依個人選擇的方式重新形構。無論此種重新形構會不會產生,它都具有改變的特質,因為個人與團體的活動會因此與國家疏離並顛覆國家,影響人類生活長達數個世紀的國家體制將受到莫大影響。 我們將會陸續探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