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家 Heidi Toffler 曾指出人類歷史上有三次波動:

  1. 早期人類從遊獵社會進入農業社會
  2. 人類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1780~1830~)
  3. 人類從工業社會進入資訊時代 (1960~)
    -- 1970年代前半,發生第一個震撼性技術 - 個人電腦萌芽
     ※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1965提出「摩爾定律」,此說明IT產業的突飛猛進。(每18個月 ...)
    -- 1980年代中期,又發生另一個震撼性技術 - 網際網路

§ Internet的發展史

 Internet 網際網路
一般中文稱之為網際網路或是國際網路,也有人稱之為資訊高速公路。 Internet又代表著「資訊互通•資源互享」。

六○年代末,各政府研發單位與主要大學已擁有當時最尖端的電腦設備了。為了分享研發資料,美國國防部有意將現有的電腦設備連接起來成為一個網路,於是 DARPA 委託 BBN 公司研究發展此系統。這個網路的基本要求是戰爭爆發時,即使網路上的線路或設備部分遭受破壞,系統必須仍能運作。

1969年,美國UCLA(網際網路之父--UCLA教授 李歐納.克蘭洛克 Leonard Kleinrock) 與Stanford Univ兩個實驗室的電腦,第一次試連成功。加州─30年前為電 腦連網溝通找出可行方式的科學家們,當時實在想不到他們的創意會演進成今天 這樣高度商業化,如此便於運用的網際網路(Internet)。

 TCP/IP
1971 年,ARPANET 已經連接了包含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等四十多個學校、軍方及政府機構單位,並制定出遠程終端模擬 (Telnet) 與檔案傳輸 (FTP) 方法
1973 年時,Internet 首度連往英國、挪威等美國以外地區
1974年,瑟夫與康恩 (Bob Kahn) 提出 TCP/IP 通訊協定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 解決了跨越不同電腦系統連接的問題,因此很受歡迎。
1976年,由 BBN、史丹佛大學、College 大學研發出路由器 (Router) 設備,使得網路連網更加的方便。
後來美國國防部做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將 TCP/IP 的所有技術 公開,讓全世界免費使用。於是,一個原先因為戰爭的陰影而發展出來的軍事用途的網路尖端技術, 最後竟然完全公開供全世界電腦通訊使用。

 域名(Domain Name)
1983年域名(domain name)系統的概念被提出。「.com」、「.gov」、「.edu」等字尾在一年後出現。

 第一隻病毒
1988年世界第一隻出現的網路蠕蟲(病毒),為莫里斯(Morris)所釋出,當時癱瘓幾千部電腦。


回首過去,我們已經從陌生、抗拒質疑、嘗試,到伸手擁抱網際網路,任它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伙伴。 現在的我們,已經無法習慣沒有網路、手機、無線寬頻的生活。


※1999/9/12在UCLA舉辦了網際網路的30歲慶生會。

會議中,回顧三十年來網際網路的貢獻者到底有哪些人?

 Email
1970年美國MIT工程師 Ray Tomlinson 成功開發Email電子郵件,使人得以窺見日後網 際網路可能的應用情況,而且時至今日電子郵件仍是應用最廣的網路功能之一。
why "@" ? (Model 33 Teletype)

1985年Internet已達成熟,台灣在1987年TANET設置。但,那時傳送email與ftp傳送檔案 仍舊很理工(需下許多指令)。

 WWW (World Wide Web,全球資訊網)
1990年在瑞士粒子物理實驗室(European Particle Physics Laboratory, CERN)英國的伯納斯李 Berners Lee。 Berners成功的提出與開發了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被稱為「WWW之父」。後來其在美國MIT世界資訊網研究室團隊執行長, 繼續負責制訂網頁標準。伯納斯李曾被選為2004年最偉大英國人之一,伯納斯李的謙遜、聰明才智和無私行為,被評審小組認為是他當選2004年最偉大英國人 之一的理由。歷史學家同時也是評審小組認為:「他選擇不把自己的發明商業化以 求獲利,且幾乎是故意的分送給眾人。如果他當初充分開發商業用途,今天的比爾蓋茲 (Bill Gates)和他比起來簡直就只是個窮人。」

1995年後,WWW如雨後春筍般的漫延擴散到世界各個角落、各個領域、各種層 次。WWW它使得電腦網路不再只是電腦玩家的寵兒,它已是未來人類生活的必需 品;是人們獲得各項資訊的重要媒體與工具。 15年後,網際網路已不只是當時李柏納發明WWW時所希望,完全打破全球網路的藩離, 甚至改變全球交易和交友模式,包括知識搜尋、電子商務、拍賣、線上交友、打電話等。

全球資訊網(WWW)今天的英文全名是World Wide Web,但在它初誕生的那段日子, 這三個毋寧說是蠻荒(wild)、反常(wacky)和誰知道它接下來會變成什麼(who-knows -what's-going-to-happen-next)

 瀏覽器 (Browser)
1993年2月,美國國家高速電腦中心針對Unix系統研發出Mosaic,它是第一套利用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介面程式,可以簡單讀取網頁上的圖文資料,將圖跟文 展現在螢幕上。當時的Mosaic不具任何商業用途,純粹是用來推廣Internet的一套公 用軟體。Mosaic初發表時期,全球約有50部的Web伺服器主機。後來Mosaic被用在Mac 和Windows工作平台系統中,全球的Web伺服器主機增加到數百台。

創造出Mosaic的伊利諾大學安卓森(Marc Andreessen)Jim Clark在1994年創立了「MOSAIC Communication Corp.」,同年11月更名為「Netscape Communication Corp.」,即網景公司。 1994年12月,Netscape Navigator首度面世,相較於其他瀏覽器,Netscape Navigator不 僅文字下載速度快,而且可以使用GIF圖檔,在當時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

從1994年一直到1997年Netscape Communicator的推出,網景的瀏覽器在市場中有著相當高的 佔有率,後來因為微軟的IE使用免費下載的策略,使得Netscape也不得不轉變為免費軟體, 之後兩年之間,微軟的IE市佔率暴增,整個形式大為逆轉。目前瀏覽器的使用者大都以IE為主, Netscape雖然已經進展到7.0版本,但使用人數相對減少許多。

 MicroSoft Windows
微軟在1995年就提供視窗95給軟體設計業者,視窗95協助建立了開發網際網路軟 體的普遍標準,「掀起許多創意人投入網際網路發展的浪潮。」

蓋茲慨嘆太晚投入,在1995年全力大反攻,宣布微軟要全面擁抱網際網路,把網路列為首要目標, 當時微軟才剛推出視窗95,蓋茲已洞燭先機,不僅義無反顧投入,還慨嘆太晚投入。微軟很快地運 用其龐大的研發人力及資源,推出與WWW同樣是網路「殺手級應用」的瀏覽器—IE,也就是現在每個 人上網,都要先點擊一個「e」的那個圖示,這正是通往網路世界的入口。

 美國聯邦政府
在 1993 年柯林頓公布總統之 E-Mail 位址,使大眾可用 E-Mail 與總統交換意見,積極推動 NII 計畫, 以振興美國經濟。此後多媒體、使用便利的 WWW 瀏覽器之出現,廣大民眾不再害怕使用電腦網路,使得 Internet 急速地在世界各地發展。現在,Internet 已成為連接到全球大部分國家、超過十萬四千個網路及 三千萬部電腦主機的龐然大物。1995年後,美國聯邦政府(當時美國副總統高爾)積極提供研究經費,贊助網 際網路開發。制定許多律法限制高安全度的網路相關軟體出口

 Search Engine搜尋引擎
  既然 Internet 的資源十分豐富,如何在茫茫的資料大海中找到想要的資訊,則需借助搜尋引擎提供 的資料搜尋服務。這些搜尋引擎如美國之雅虎 (Yahoo!)、國內之蕃薯藤網站(Yam),皆有提供此項服務,使用者 只要輸入關鍵字,或想找資料之主題後,它即自動找出與您所想找之相關資訊供您選擇。國內外著名的搜 集引擎如下表所列。


§ 2000年之後網際網路又發生了什麼? 社群、雲端

 誰也擋不住的Google:(原名?)
1998年成立Google,2004年夏天公開上市,市值超過800億美元。它是全球矚目的一則科技業傳奇,Google公司的總部稱作「Googleplex」(Photo),位於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縣的山景市。(Google's Office in Zurich)

 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佩吉(Lawrence Page),更是全世界目前風雲人物。
Google讓搜尋成為生活中最流行的答案,也讓搜尋成為改變世界的超級力量。Google是全世界的主要搜尋引擎,付費搜尋廣告營收更居搜尋網站之冠。

無所不「找」,從論文、圖片、影片、從街道到月球,81億個網頁隨你搜尋。Google剽悍的超速創新,也讓許多科技大廠如芒刺在背。 Yahoo!砸下1,400萬美元行銷經費,想要再度擦亮搜尋服務的招牌; Google挖角微軟副總裁李開復,更讓微軟帝國急得告上法院。微軟也努力推出自己的搜尋引擎 Bing

激勵人心的「TOP一百」,「這套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TOP一百」。所謂「TOP一百」,就是一百項最好玩的創意想法及計劃,由Google的員工及主管提出,也可以持續的提出更換。這項最重要的制度,就是按「創意」去走,也達到新的管理的目的。Google高階主管手上都有一份「TOP一百」(「百大創意清單」,二○○四年中已達兩百多項),工程師看了之後,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去做,因而形成流動性的工作群體,維持數個星期甚至數月之久。

「TOP一百」的其中一個計畫:2004年底Google宣布與牛津和哈佛大學等五大圖書館合作,預計投入2億美元,用10年的時間將45億頁的藏書全部數位化。然而,這個計畫讓歐洲19個國家圖書館發出連署反對,擔心Google以美國圖書為重點將讓網路世界被英美文化所主宰。同時,美國當地出版社協會也擔心,此項計畫將侵犯到書籍的著作權。強大的反對聲浪,讓Google在日前不得不宣布暫停。

Gmail:相互推薦制 網路身分新象徵: 誰說虛擬的網路世界中不能突顯你的身分地位?有限制的會員功能讓你立刻身價百倍!所謂的相互推薦制,是由網路公司一開始釋放出一定數量的帳號給特定網友,取得帳號的網友會隨機取得推薦權,再推薦給認識的網友,這些服務的帳號被稱為「網路身分地位的象徵」。Google推出的超大容量免費信箱「Gmail」,採用相互推薦制,讓 Gmail 成為每人必備的 email之一。

Google始終堅持「不要為惡」(Don`t be evil)?

 電子地圖搜尋帶你環遊全世界
2005年5月,Google率先推出其線上地圖搜尋服務—「Google Maps」,提供「向量地圖」、「衛星空照圖」及「地圖與衛星影像套疊」三種顯示方式,覆蓋範圍以美、英、加、日為主,其餘各地則以主要城市或特別地區較為詳盡。接著他們又推出需先下載軟體後使用的「Google Earth」全球動態地圖,如同3D地球儀加上世界地圖,只要輸入目的地,它會帶你飛到當地上空,以3D視角前進至該處。3D衛星圖片可以清晰區別建築物和街道,圖片亦可旋轉和重疊,甚至在地圖上加上註解,並提供基礎旅遊資訊查詢與路徑規劃。

現在只要進入Google Earth,鍵入你家地址,就能馬上「飛」到天上,從衛星空照圖看到住家的3D影像。在Google之前,誰想像得到呢?

 火狐狸 (Firefox) 瀏覽器冒出頭,微軟頭大
網景在瀏覽器市場受挫後,把其軟體捐給Mozilla基金會,一群有志之士因此循著開放原始碼模式,展開 改造工程。Mozilla基金會集合眾多自由軟體擁戴者所開 發的火狐狸 (Fire-Fox),正以狐狸般的狡黠,火一般的迅速,襲捲瀏覽器市場,讓IE面臨市場占有率九成的保衛戰。
尤其以美國十九歲網路高手布雷克.羅斯 (Blake Ross)一戰成名。網路瀏覽器火狐(Firefox)不斷獲得電腦專家肯定, 不論速度、功能、安全性都凌駕在微軟瀏覽器探險家(IE)之上,已威脅微軟在瀏覽器的獨霸地位,目前已推出 3.0.1版,市場占有率也已漸攀升。目前 Firefox 被美國政府訂為官方使用的瀏覽器,美國學術界大多數都是使用 Firefox。
Google 也於2008年底推出自己的瀏覽器 Chrome,開始有許多人用了。

 新媒體眾聲喧嘩 Blog發動網路書寫潮
Blog(Web-log的縮寫;台灣譯名為「部落格」)是近幾年來發展最快速的網路應用,可謂早期個人網頁的進化版
它在1999年末被提出,起初由業餘的網路玩家自行開發架設,Blogger是最早的Blog。到了2005年,這股熱潮席捲全球,幾乎達到顛峰。國內外的網路業者,包括各大ISP、入口網站、新聞網站等幾乎都提供了相關服務。只要你提出申請,就能擁有一個便捷的個人專屬發聲管道,它以日期編年紀事,方便閱讀同好回應,既可收納長文,又可結合照片與影音串流的特性,使它一躍成為網路社群的絕佳串連工具,更是企業行銷的全新武器。
以台灣的發展為例,提供Blog服務的網站從早先由學生架設廣受歡迎的「無名小站」、新浪網的新浪部落,到去年年底微軟的MSN Space,國內的Blog使用人口已經慢慢累積擴張。到了2005年中,蕃薯藤與樂多日誌合作、中華電信推出Xuite,UDN的社群服務—「網路城邦」也提供相關應用、ETtoday則推出Bloguide,年底PChome、Yahoo奇摩也爭相投入,一時間Blog的服務如雨後春筍冒出 ,幾呼每個人都有 Blog。

 Skype引領風潮 網路電話打不停
Skype在2003年8月由詹士莊(Niklas Zennstrom)於盧森堡創立後,兩年間幾乎成為網路電話(VoIP)的代名詞。這種利用P2P的軟體技術開發出的語音傳輸服務,衝擊傳統電信業者,卻造福了無數的電話用戶。
根據2005年中的統計,Skype全球約1.4億的下載人次中,台灣人佔了5%,網內互打免費的優勢加上清晰的話質,很快受到台灣網友們的青睞。付費以SkypeOut點數撥打國際電話、市內電話或手機,費率只有傳統電話的八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加上SkypeIn出租電話門號的服務,一同架構出網路電話發話與收話功能的完整性,並形成其主要的獲利來源。Skype在台灣的合作廠商PChome也因此受益。2006年 Skype已被 eBay購買。

 網路影像 YouTube
YouTube成立於2005年2月,由查德·賀利陳士駿(Steve Chen)賈德·卡林姆,目前已被Googlea買走。它有何影響?為何它會那麼紅?

 社群網站 Facebook
社群網站「Facebook」於2004年開始推出。在台灣逐漸暴紅,從2009年初不到10萬人,2009年7月起呈爆炸性成長,每周成長率更從2009年8月起屢居全球之冠,如今已近300萬人,成長30倍,網路專家認為,最重要的成長關鍵應是「開心農場」等遊戲介面於年初中文化。facebook功能多元,不但能聊天、交換訊息、辦活動,還能在朋友「病毒性散播」遊戲下,滾雪球般加入遊戲,加強網站黏著度。「開心農場 (Farm Happy)」是臉書的著名遊戲,玩家在農地種農作、養動物,若依規定定時照料,時間到了便可收成農作、雞蛋等,也可到其他人農場偷東西。許多玩家因此培養定時照料習慣,例如早上七點一定要起床上網察看,免得東西被偷走。
Facebook 未來將繼續影響世界至少十年。社群力量?隱私問題?

 微網誌 Twitter, Plurk
TwitterPlurk是一個免費的社交網路(Free Social Networking)與微型部落格(Micro Blogging)服務。與傳統的部落格不太相同,使用者可以在Twitter內輸入每次最多140字元的文字,並從網站、SMS、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多種管道更新訊息。


※ 2000年網路泡沫化後,網路交易又再生!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nse) 火車訂位、飛機訂位(電子機票)、線上購物、網路藥房、...各種購票購物,均可由電腦網路來完成。

2000年網路泡沫化,影響至大。

 網路書店 Amazon
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公司的創辦人 貝佐斯(Jeff Bezos) 居功厥偉,因為他創造了第一個被廣泛應用的網路購物模型。 美國時代雜誌TIME 在2000年1月3日出版了跨年的特刊,遴選“亞馬遜網路公司的貝佐斯” (Amazon.com's Bezos)作為“年度風雲人物”(Person of the Year)的代表,而且還用將近 18頁的全版版面,大大地讚揚貝佐斯的豐功偉業,其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根據時代雜誌的 報導,貝佐斯是一個笑聲十分特殊而且具有感染力的人,他本人狂熱地相信亞馬遜網路公司 將會改變未來的消費模式,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若用足球?手來比喻貝佐斯,他就是偉大 的“網路策略選手”(Internet strategist)。而“網路顯而易見地已然成為資本主義歷史中 最?大的一股力量”。未來的消費權力也將由原先的買賣雙方逐?地移轉到顧客的手中。

 網路拍賣 eBay
電子灣eBay乃全世界第一個成功的在網路開發出"拍賣場"的公司。它是全世界最 大最受歡迎的網上拍賣站,但它的知名度卻也使它成為開玩笑和違法的場地。

 數位錢幣 (Digital Cash)
未來現鈔可能成為古董,它將被(Cash Digital,)所取代(E-cashSmart Card已出現 ,正在適用中)。


※ 網路交易再生,你放心在網上作交易嗎?

 網路入侵與犯罪行為
網路資訊攔截,你擔心嗎?(你放心在公共場域用無線網路嗎?)

網路間諜程式,你擔心嗎?(你作了保護措施了嗎?)

網路資訊側錄,你擔心嗎? (錄下鍵盤輸入聲 資料洩光光)

"This Guy Wants to Overthrow the Government." UC Berkeley的 一位二十二歲的研究生如是說(1998)。為什麼?對此,你有何感想呢? (註) Cypherpunk : 是Cyberpunk,且精通密碼學(Cryptographic),而且是主張 自由主義(Libertarian)者。



§ 電腦網路,究竟影響了人類什麼?

未來的網路世界將走向無縫運算,也就是不管是手機、個人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與 數位音樂播放器(MP3)等數位產品,未來都將整合,消費者隨時隨地都可上網取 得資訊,不必再透過不同的介面連結。無所不在(Ubiquitous)更是網路世界未來所將呈現的風貌。目前世界 各國基礎建設已大致建置完畢,先進國家陸續推出「U」化,就是要建立無所不在的網路系統。

網際網路分析家巴瑞特(Neil Barrett)所說的,「全球資訊網被形容成『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全球資訊網的出現,把網際網路從少數狂熱者手中,帶入一大群從事政經的、商業的與政府用途的使用者中。」但,諷刺的是,網際網路的使用源自於軍事安全需求,最後擴展成歷史上一般大眾使用的最自由、受到最少管制、也是最國際化的傳播體系。

2006年時代雜誌的年度人物

網際網路帶來某種程度的國際主義,這在形式上事前所未有的。但因顛覆國家界限,問題就產生了:國家作為社會生活主要力量的權力將受到影響;沒有了國家界限(Second Life),人類社群可依個人選擇的方式重新形構。無論此種重新形構會不會產生,它都具有改變的特質,因為個人與團體的活動會因此與國家疏離並顛覆國家,影響人類生活長達數個世紀的國家體制將受到莫大影響。

我們將會陸續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