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曼尼諾夫

 

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v, 1873~1943)

簡介
1.拉赫曼尼諾夫12歲即進入莫斯科音樂院,隨慈威雷夫(N.Zverev)學鋼琴、與塔尼約夫 (Taneiev)學理論、並與阿倫斯基(Arensky)學作曲,在校時就已經是風雲人物。
2.1892年,18歲的拉赫曼尼諾夫贏得大金勳章,以最優異的成績自莫斯科音樂院畢業(其同班同學史克里亞賓則獲得小金勳章,兩人一時互為瑜亮)。
3.拉赫曼尼諾夫身高一百九十幾公分,身材高瘦,留著小平頭,看起來像個嚴肅的巨人,他的手掌奇大,這樣的手掌寫出的鋼琴作品自然艱澀難以演奏。
4.拉赫曼尼諾夫個性,執拗、嚴肅、沉默寡言,只有對少數至交,才願意開其尊口;此外,對於自我的要求和形象的維護非常重視,據說他在學生時代,他的老師,也就是當時頗有份量的音樂院教授薩弗諾夫,有一次在演奏他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時,任意更改他的原作,而遭到他的譴責。他毫不留情地指責這個改編在和聲及曲式上的荒謬無理,這在當時是非常大膽的舉動,然而位高權重的薩弗諾夫卻也不得不在天才面前讓步。
5.因為自我要求嚴格,所以拉赫曼尼諾夫比較無法忍受別人對他作品的批評。他的「第一號交響曲」作品發表會非常失敗,不僅樂評給予無情刻薄的評價,所有人都異口同聲對它交相責難,拉赫曼尼諾夫在這樣的打擊之下喪失自信,有三年的時間,他精神衰弱,無法寫出任何音符,他說:「我就像中風的人一樣,不知所措」。
6.拉赫曼尼諾夫後來在莫斯科,就診於心理名醫尼可萊.達爾,達爾的治療方式,是在拉赫曼尼諾夫催眠狀態下給予他自我暗示,告訴他一定能寫出優異的作品,這樣的治療果然奏效,拉赫曼尼諾夫在1901年大病初癒,並且完成了他最受歡迎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重新拾回了創作的信心。
7.1917年蘇維埃政權成立,拉赫曼尼諾夫在革命中失去了大筆的財富,共產黨對於藝術的檢查和管制,迫使他藉出國巡迴的機會,走上亡命之途,且終生未再重踏故土。
8.拉赫曼尼諾夫45歲時決定在美國紐約開創他事業的第二春。他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就是為紐約寫的。
9.二十世紀初,拉赫曼尼諾夫以大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的身分活躍於美國樂壇,晚年德高望重,許多知名演奏家,包括鋼琴家霍洛維茲、小提琴家密爾斯坦、以及大提琴家皮亞提高夫斯基,都崇拜,並以他為音樂權威。拉赫曼尼諾夫於1943年病逝於美國加州。

曲目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fItd8ec5xc

      死之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VZWoE3_l4I

      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Q3hvM8Ty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