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希
德布希(Claude Achille Debussy 1862-1918 法國)
生平
德布西--法國印象樂派的奠定者,九歲時開始學習鋼琴,1873年進入巴黎音樂院,專攻鋼琴與作曲,在巴黎音樂院的學業持續十二年。德布西原先希望能夠成為一名職業演奏家,但在十七歲時因為未獲鋼琴獎,德布西漸漸放棄成為演奏家的夢。次年進入作曲系,漸漸地朝改往作曲發展。1884年他以清唱劇《浪子》得到音樂院的羅馬大獎,前往羅馬。德布西在義大利居住了四年,曾一度迷戀過華格納的樂風,不過最後他還是找到自己的風格。
德布西轉向作曲發展後,就很少以演奏家的身份在公眾面前露面。他有時候會與一些音樂家交往,不過他比較喜歡與印象派的詩人、畫家接觸。德布西最喜歡印象派畫家莫內的畫風,並將這種畫派的風格轉為音樂創作的一種手法,以豐富的、變幻的,甚至是難以捕捉的和聲和樂器音色,創造出一種特殊的氣氛,這成為德布西作品的主要特色,《牧神的午後》、《夜曲》、《大海》是他的代表作。由於《牧神的午後》的音樂幾乎達到了可視的地步,後來尼金斯基便為它編舞,由俄羅斯芭蕾舞團於1921年首次公演。
進入二十世紀,德布西開始多元化發展,1901年他開始為《二分音符》雜誌寫樂評,1902年推出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在這部歌劇中,他的印象派主義特徵得到更為長足的發展。德布西晚年病魔纏身,於1918年死於癌症。
著名作品:
牧神的午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5A4CkUAazI
交響詩「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6hX8Ms0F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