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生平簡介》《作品介紹》《作品瀏覽》

 

基本資料

本名: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Buonarroti)
出生:1475 年~ 1564年(89歲)
出生地:義大利,佛羅倫薩
領域:雕刻家、詩人、藝術家
代表作:聖母慟子像 、大衛像、創世紀

 

 

生平簡介

米開朗基羅一樣是集雕刻家、詩人、藝術家於一身的典型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者。

  他比達文西、拉斐爾都多了太多的衝突與矛盾。一方面他支持佛羅倫斯走向市民社會;但他的藝術支持者,卻被迫是屢屢破壞市民社會的教皇。一方面,他受薩佛納羅拉(自由傳教者,曾短暫主持彿羅倫斯市政,典型清教徒思想,可算是中世紀思想的殘存者)的信仰影響;但他骨子裡卻有藝術家熱愛生命、自由的信念。一方面他愛佛羅倫斯;但他最重要的藝術作品,卻都是出自羅馬。他老是覺得有人要迫害他毒死他、相信自己一定活不久;但他卻是文藝復興三巨匠中,活的最久的,共活了89歲。

 米開朗基羅生於佛羅倫薩。他的建築作品不多,但都富有創造性,成就很高,影響很大。他睥睨同代的人,並以自己的貴族出身自豪,然而他又熱愛國家、民族、同胞;他有強烈的宗教信仰,因為他的信仰,使他在面臨家裡無理地索求,壓榨他辛苦賺來的金錢時,在面對忘恩負義的弟弟時,他雖然憤怒,卻仍選擇原諒他們;他不能無視於當時教會的腐敗,然而由於對藝術的執著,他和教皇起衝突後,最後還是服從教皇的權威。因為對藝術的執著,迫使他每每向現實低頭,雖然他無法成為改革的影響者,從另一方面看,卻是勝過他的敵人的。

  在薩氏被處死的同年,米開朗基羅完成了「哀悼基督」像。聖母膝上抱著由十字架上取下的耶穌,她在為兒子的死而哀慟。耶穌為了世人的過錯而道成肉身,死在十字架上,此時最哀痛的應當是他的母親了。然而痛的只有那個美麗的聖母像嗎?薩伏那羅拉為了匡正時弊而挺身站出,卻終究敵不過當時腐敗卻擁有權勢的政府。米開朗基羅透過藝術來表達他的信仰,同時在其中寄託他對薩氏的哀思。

  1504年,米開朗基羅完成眾所周知的大衛像。大衛是以色列興盛時期的國王,少年時曾殺死巨人歌利亞,使敵軍知難而退。過去雕刻家每把大衛塑造成凱旋歸來的小夥子,米開朗基羅所雕刻的大衛卻是肌肉結實的成年人,手拿甩石機弦放在肩上,轉頭怒視前方,一副蓄勢待發的樣子,他已準備迎戰,縱使雙方看來實力懸殊,也毫無畏懼之意。這座雕像也道出米開朗基羅熱愛祖國的心情,他在鼓舞佛羅倫斯的人民,遇強敵來犯時不要害怕,當存當年大衛保衛祖國的勇氣和決心。

  1505年教皇朱力阿斯二世召米開朗基羅為自己建造陵寢。米開朗基羅花了半年多時間採石後開始建造工程,甚至為此負債,教皇卻聽信米開朗基羅對手的讒言,認為在生前建造陵墓是不祥的,因而要他停止工程並拒付款項,拒見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在失望之餘決定離開,教皇又以武力挽留之。在幾番折騰後,因米開朗基羅敵手認為他只會雕刻,不會畫畫,遂慫恿教皇,使其命米開朗基羅繪西斯汀大教堂天板畫。

  在那時期,米開朗基羅的失望是可以想見的。好不容易由一個和匠人地位不多的雕刻匠晉升到為教皇所重的藝術家,他懷著狂熱的心和理想抱負要創造足以蓋過所有前人光芒的作品,卻因為教皇的三心兩意而中斷,不僅未拿分文,並且被迫去做一項他自認並不擅長的工作!他動筆作畫之日,憤怒地寫下:「1508年5月10日,我,雕刻家米開朗基羅,開始作西斯汀的壁畫。」

  米開朗基羅獨力完成此項巨大工程,其過程除了健康耗損、疲累和煩惱之外,還有家裡的牽絆和糾纏,從他給家裡的信中可窺見一二:「(給父親)我寧願自己貧窮而你活著,決不願擁有全世界金銀財富而你不在人世。……不論貧與富,當和基督一起生活,如我在此地所作的那樣;因為我是不幸的,我可既不為生活發愁亦不為榮譽-即為了世界苦惱,然而我確在極大的痛苦與無窮的猜忌中度日。十五年來,我不曾有過一天好日子。」「(給弟弟)因為我為了上帝的緣故維持你的生活,因為我相信你是我的兄弟,和其餘的一樣。但我此刻斷定你不是我的兄弟;因為如果是的,那麼你不會威脅我的父親。……」「(給三弟)我亟欲知道你的忘恩負義……你是否明白在用我的錢,是否知道我歷盡千辛萬苦來支撐你們。……當一匹馬在盡力前奔時,不該再去蹴牠,要牠跑得不可能地那麼快。然而你們從未認識我,而且現在也不認識我。神寬宥你們!是祂賜我恩寵,曾使我盡力幫助你們。」

  米開朗基羅在四年中完成西斯汀教堂天板畫「創世紀」。我們無法想像何以藝術家在身心飽受折磨時仍能有如此壯麗的作品。畫中充滿戲劇性的張力,人物個個健美而栩栩如生,將造物主所創造的萬物之靈完美地呈現出來。整個天花板以九幅主題畫為主,以聖經創世紀的故事為題材。米開朗基羅不只是為教皇服務,他也用他的生命和他的天賦獻給上帝。

 

 

 

 作品介紹

創世紀

梵蒂岡博物館是藝術的殿堂,這裡最為著名的是西斯廷教堂。就教堂本身來說,西斯廷的規模遠不能與近在咫尺的聖彼得大教堂相比,也難與歐洲其它一些有名的教堂相論,但是,西斯廷的名氣卻是其它教堂不能相比的。因為它的天頂畫出自米開朗基羅之手。提到歐洲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的繪畫成就,就不能不提到他的這幅《創世紀》天頂壁畫。米開朗基羅在這裡不僅創造了他的奇蹟,而且也創造了世界藝術史上的奇蹟。

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大廳天頂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了連續9幅宗教題材的壁畫。這組畫均取材於《聖經》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名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

這幅巨型壁畫面積達14x38.5平方米,由9幅中心畫面和眾多裝飾畫部組成,共有343個人物。當時,米開朗基羅把自己封閉在教堂之內,拒絕外界的探視和其他助手的協作,從腳手架設計到內容安排、從構圖草創到色彩實施全部由他一人親自動手掌握完成。“我的鬍子向著天,我的頭顱彎向著肩,胸部像頭梟。畫筆上滴下的顏色在我的臉上形成富麗的圖案。腰縮向腹部底地位,臀部變成稱星,壓平我全身底重量。我再也看不清楚了,走路也陡然摸索幾步。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長了,在後背縮短了,仿佛是一張Syrie的弓。”這是米開朗基羅對他近五年工作狀態的描述。這期間,米開朗基羅天天仰臥在18米高的台架上。當整個作品完成時,37歲的米開朗基羅已勞累得像個老人了。由於長期仰視,在工程完工之後的幾個月內,他的頭和眼長久不能低下,連看一封信也必須拿起仰視。米開朗基羅正是用這種生命的代價完成了天頂畫,而他留給後人的是不朽的宏偉而嚴謹、富麗而莊嚴。人們恐怕很難想像出這四年多的日日夜夜畫家在極度艱苦的繪製勞動與開闊豐富的創作靈思中所經過的歷程。仰望教堂天頂,沒有人不發出奇蹟的贊嘆。

從米開朗基羅作畫順序看,他從教堂大廳的入口處畫起,先是《大洪水》和諾亞,然後是有關創造人類的一組,最後是創造天地萬物。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必須按與此相反的順序觀賞這些壁畫──從祭壇回到入口處。但是,如今一致的看法是應該依從畫家作畫的順序。於是我們讀到一篇倒敘的故事:墮落的人類,經過解脫和淨化靈魂,返回到其創造者面前。

在這幅巨型壁畫中,以《創造亞當》最為出色。

據《聖經》記載,耶和華神在創造了萬物之後,最後,但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創造人類。神用地上的泥土,照著自己的形像、按著神的樣子造了人。但是和創造其他的動物不一樣的地方,是神把自己的氣息吹在人的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神給世界上第一位人,取名叫亞當。神說:“亞當一個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來幫助他。”於是神使亞當沉睡,神取下亞當的一條肋骨,就用這根肋骨,造了一個女人,就是夏娃。

「創造亞當」的構思體現了米開朗基羅得到超凡的啟示的靈感,他以亞當的軀體為中心,亞當似乎剛從沉睡中醒來,舒懶地斜靠著,身體裡仿佛還缺少力量。但亞當年輕健壯的體魄被畫家表現得充滿著理想及至的美,蘊育著生機。亞當伸手去接觸那賜予他生命的上帝的手,為他注入活力。這神指與人指的觸碰是整個畫面的焦點,也無疑是整個《創世紀》的象徵。

而耐人尋味的是,米開朗基羅並沒有讓這兩隻手碰在一起迸發出神創的奇蹟。那相差一點點的距離成為了一個永恆的期待的瞬間,給人留下了永遠的想像的空間。

 

大衛像

米開朗基羅26歲受委託雕塑「大衛雕像」,30歲時完成,雕像由一整塊純白大理石雕成,米開朗基羅精研肌膚、血管紋路及關節,被推崇為古典藝術品的典範。1504年9月8日,大衛像首次在佛羅倫斯展出。

據傳大衛像原石來自阿爾卑斯山卡拉拉山開採而成,曾交予另一位雕刻家,但雕刻家發現石材硬度密度光滑,恐自己造詣不足,糟蹋瑰寶,後來才交予米開朗基羅。

早期大衛像的裸露曾引起爭議,被強行穿上28片銅製無花果樹葉來遮羞。1527年佛羅倫斯暴動中被敲斷左前臂,也曾經遭受雷擊,1991年還有瘋狂藝術家拿鎚子敲傷他的腳趾,都經細心修護復原。1873年原尊被遷移到藝術學院畫廊迄今,在佛羅倫斯,後繼者共複製有二尊大衛像拜訪在公眾場所展出,一尊是在米開朗基羅廣場中央,另一尊在市政廣場的大門前。

 

聖殤【聖母慟子像】

現收藏於羅馬聖彼得教堂的《聖殤》,是米開朗基羅23歲完成的。米開朗基羅以強烈的宗教情感,將人物從囚禁著它們的大理石中解放出來。聖母懷中抱著殉難的耶穌,米開朗基羅賦予人物一種異常憾人的悲劇感,而“悲愴”二字亦如米開朗基羅的整個人生寫照。

在完成《聖殤》後,人人口耳相傳這位天才藝術家不僅達到古代古典藝術大師的境界,甚至超越了他們。當他三十歲時,與名滿天下且大他二十三歲的達文西一起被佛羅倫斯領主邀請在會議室畫上一幅該城歷史的畫,這可說是他最大的讚美,而佛羅倫斯整城的人都處於一種興奮的情緒中,每天都探詢兩位大師的“較勁”之作進度如何,只可惜後來達文西去了米蘭,而米開朗基羅則接受了教皇朱利斯二世的邀請,為他建造一個壯麗輝煌的陵寢。

 

作品瀏覽

 

文字資料、圖片取自網路

維基百科──米開朗基羅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1%B3%E9%96%8B%E6%9C%97%E5%9F%BA%E7%BE%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