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諦岡,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
-
早在西元4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就在羅馬城西北角耶穌門徒聖伯多祿(聖彼得)殉難處建立了君士坦丁大教堂以示紀念。
-
到了15至16世紀,君士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聖伯多祿大殿,成為天主教會舉行重大儀式的場所
-
公元756年,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區域送給教宗(教會史上稱為「丕平獻土」),後來就以此成立了半世俗政體型態的「教宗國」,範圍廣及義大利半島中部的大部分地區。
-
19世紀,身為教宗國首府的羅馬城面臨統一在即,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以身為「教會的保護者」的名義出兵保護羅馬城。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拿破崙三世把駐在羅馬的軍隊調回本國,使得義大利王國的軍隊得以順利開進羅馬城,義大利的統一正式完成,而教宗被迫退居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諦岡宮中;之後歷代教宗均敵視新的義大利王國,甚至不准信徒參與義大利王國的公職。
-
1929年2月11日,墨索里尼掌握義大利政權後與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義大利承認聖座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宗,其領土位於梵蒂岡城,稱為梵諦岡城國,為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此條約正式解決了聖座與義大利政府間多年的困擾。
-
2009年1月1日,教廷宣稱「義大利的法律過於繁雜,而且欠缺穩定、時常和天主教教義相違背」,正式宣佈以後不再自動採納義大利議會通過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