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一年一度的奔牛節的正式名稱叫“聖•費爾明節”,聖•費爾明是西班牙東北部富裕的那瓦勒省省會潘普洛納市的保護神。

奔牛節的起源與西班牙鬥牛傳統有直接關聯。據說當初對潘普洛納人來說,要將6頭高大的公牛從城郊的牛棚趕進城裏的鬥牛場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17世紀時,某些旁觀者突發奇想,斗膽跑到公牛前,將牛激怒,誘使其沖入鬥牛場。後來,這種習俗就演變成了奔牛節。

1923年,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首次來到潘普洛納觀看奔牛並寫成了著名小說《太陽照樣升起》,他在作品中詳細描述了奔牛節,奔牛節因而聲名遠播。1954年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西班牙奔牛節更是名聲大噪。當地居民為了感謝海明威為奔牛節做出的貢獻,特地在鬥牛場的大門口,為他豎起了一座雕像。

鬥牛是源於西班牙古代的宗教活動,當時是為了奉獻祭品給神因此有這種鬥牛的活動,到了13世紀,西班牙國王把這種殺牛祭祀的宗教活動變成賽牛表演,到了18世紀中葉才演變成正式的鬥牛競技活動。在馬德里的鬥牛競技場中,鬥牛進行曲伴隨著優雅的鬥牛士,演奏了一場血腥悲壯的鬥牛場面.

西班牙鬥牛歷史由來以久。在阿爾達米拉岩洞中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岩壁畫中,就有人與牛搏鬥的描繪。據說,曾統治西班牙的古羅馬的凱撒大帝就曾騎馬鬥牛。在這之後的約六百年時間裡,鬥牛一直是西班牙貴族顯示勇猛驃悍的專利項目。

十八世紀,波旁王朝統治西班牙,第一位國王費利佩五世禁止貴族玩鬥牛,至此這一道統的貴族項目才從宮庭來到了民間。西班牙國內有鬥牛場400百多處,每年自3-10月間鬥牛至少5000場以上,吸引外國旅遊者高達3000多萬人。

西班牙鬥牛既粗獷豪放,又精巧雅致。它的粗獷使人們聯想起祖先的勇猛剽悍。它的精巧細致,又使人們體驗到現代人的聰穎與智能。

它既有類似古人類群體出擊圍獵野獸的恢弘場面,又體現出現代衣冠文物智能、高雅、膽識、技巧、意志、敏銳、浪漫的結晶。精美的藝術型式,野性的力量顯示。二者充滿矛盾,完美而又統一。很多藝術家都從鬥牛作秀中獲得了創作靈感,象畢加索、哥雅、海明威、比才等。

西班牙鬥牛之所以久經不衰,並讓人們如痴如醉,其主要原因在於它不僅表現出高超的藝術,而且代表了西班牙的民族精神。鬥牛是一種高超的藝術展現,是人與動物之間力與勇的較量﹗它是勇敢的象徵,更是英雄氣概的表現﹗這種富有民族特色的“國粹”所蘊涵的深濃而獨特的藝術魅力,至今仍狂熱地吸引著全世界成千上萬的觀眾。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