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暑假,悶熱天氣,窩在冷氣房裡的我,接到了一通電話,「你好,我是師大離友會的學姐…..」,學姐在電話中告知,在後天有一場師大離友會金門地區的迎新。當天,懷著既緊張又興奮的心情,與同上師大的同學一起前往,與學長姐們聊了許多大學的事情,從課業到社團、從食宿到玩樂,無所不聊,對於大學的生活大概有了輪廓。這場聚餐,開啟了我大學的社團人生。
新生訓練當天,在校園裡看見社團迎新嘉年華的擺攤,各個社團都擺出攤位,發傳單、動態表演,積極地宣傳自己的社團以急拉攏我們這些懵懵懂懂的新生,如此多的社團,讓人眼花撩亂的同時,也見識到師大的社團活動,有多麼的蓬勃興盛以及活力無限。但我沒忘記學長姐們的提醒,在日光大道上多如牛毛的帳篷群中,找到了離友會的攤位,到攤位上做簽到的動作以及跟其他學長姐做第一步的認識。以鄉友會的規模來說,離友會算是非常小的社團,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學長姐們辦的活動,絲毫沒有打折扣,每一個活動都是他們用新規劃,好讓我們這些小大一能夠吃得開心、玩得盡興,也因此會讓我想繼續參加離友會的每一個活動,從迎新聚餐、B版例會、大出遊、文化週、返鄉服務等等活動,我都積極且認真參與,也在這些例會活動中,認識人其他不同的離島人,結交了新的朋友,對於愛交朋友的我來說,參加離友會的活動,是我最開心的事。
或許是感受到學長姐的照顧,並以身為離島人為榮,接下了離友會副會長的職務,協助會長,帶領幹部們一起為鄉友會打拼以及照顧學弟妹。擔任幹部後,多了份責任感,希望離友會的學弟妹都能夠受到照顧,在他們選課遇到問題時,給與他們幫助、在飽受期中大魔王摧殘下,送期中消夜給他們打氣,從他們參與活動時的笑容中,得到滿足,並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與幹部夥伴們互相扶持,一起成長,在往後的大學生涯中,這些曾經一起打拼過的夥伴,都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大二那年,因為幫忙國樂社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誤打誤撞進入了國樂社。其實我跟國樂並不陌生,從國中到高中整整六年都有學國樂,有豐富的樂團經驗,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被找去幫忙比賽。上了大學,能再次醉心於音樂之中,我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在一次次的團練過程中,結交了許多新的朋友,也因此我加入了國樂社,並且在期末的成發音樂會,演奏一首打擊協奏曲。
到了二下的尾聲,毅然決定要挑戰自己的能耐,我決定參選國樂社的社長,並順利的當選,開啟了我社團人生的最巔峰時刻。雖然之前已有過在鄉友會當幹部的經驗,但畢竟隔行如隔山,性制完全不同的社團,在處理社團行政上也是南轅北轍,但有幹部們的幫忙,大家在一次次的開會中,一起學習,一起促使國樂團前進。當上社長後,才明白當一個好的社團負責人,有多麼不容易,除了對內要當幹部們的頭,負責發號施令,對外則是代表整個社團,向學校爭取自己社團的利益,也因此,學校的課外活動組,成了我最常去的學校處室,等於是我在師大的第二個家。
轉眼間都要大四了,在師大的三年裡,社團充滿了我的大學生活,曾經有人問過我,參加這麼多社團活動,你所付出的跟你得到有相等嗎?我回答,怎麼可能會相等,因為你從中得到的東西,比你付出的多了很多。也有人問我,當社長會很累嗎?我說,當然會累,會累就表示你有花心力為這個社團付出,但累要累得有價值,而不是盲目的累死自己。在當了社長這一年來,我敢說,我真的很累,但在這一年中,我學到的東西,從待人處事、危機處理、與師長的進退應對等,這些在書本上沒有教的知識,我從社團活動中學到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教育學家杜威提到,學校即社會,而學校中的社團,則是讓你能提前體驗社會的最佳環境,身為學生的我們能夠在社團實務中,習得如何參與、經營一個團體。
如果能像日劇「求婚大作戰」中,比個手勢喊聲:「哈雷路亞,嗆司!」然後回到升大一那年的暑假,再做一次選擇,是否要接那通離友會學姐打來的電話,電話鈴響的當下,我還是會毫不猶豫的接起那通電話。「好的,學姐,我當天下午會跟同學一起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