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的形成:

         地球表面及淺處部分可分為若干個大板塊。板塊包括地殼和地函上部,相當於岩石圈,約100公里厚.各板間在其板塊邊界做相對 運動:一是擴張       

       (Divergence),一是隱沒(Convergence);這就是板塊運動。火山活動一般發生在板塊交接的地方或其附近,主要分三部分: 板塊擴張帶:太平洋       

       脊帶、大西洋中洋脊帶及印度洋中洋脊帶的火山均屬於此。板塊隱沒帶:環太平洋帶及地中海帶的火山均發生在此附近。 熱點:位於地函上部,在此可       

       生成岩漿,當板塊做水平移動時,經過熱點上便有火山生成,這樣連續發生會造成一系列的火山, 而火山生成離熱點越遠者越老。如夏夷火山群島       

       。而板塊運動使得岩漿生成並上昇,流出地面造成火山。

           而夏威夷火山的噴發物為大量基性熔岩流,爆裂活動較少,熔岩自火山口流出,沿火山裂縫的斜坡向下慢流,形成火山岩燼。1942年夏威夷的末       

       納洛亞 (MaunaLoa)火山的爆發為此種火山範例。據麥克唐納(G.A. Macdonald)的描述,該火山的噴發,分三階段:

       1. 熾熱熔岩噴出期:第一階段,共持續數小時,熔岩流堆積形成薄層的熔岩流或低丘。

       2. 熔岩漫流期:本期火山口中仍陸續有熔岩流出,使熔岩層及低丘繼續加厚。

       3. 噴氣期:本期火山已成強弩之末,只有氣體出現,數量亦銳減。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