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咖啡貿易
咖啡是僅次石油,全球第二大的交易商品。世界咖啡消耗量很大,約為可可的3倍,為茶葉的4倍。經濟總值高達每年新台幣1兆6,429億元(台灣政府預估100年總收入1兆6,306億元),生產為開發中國家,進口為已開發國家。這個超級商品從一顆顆咖啡豆到我們手中的香濃咖啡,可以轉手達150次之多。而利潤是這樣分配的:55%由控制全球70%咖啡豆、2/3咖啡市場的烘焙商雀巢(雀巢咖啡Nescafe)、卡夫(麥斯威爾Maxwell House與Maxim咖啡)、莎莉Sara Lee、寶橋P&G與Tchibo賺走;零售商ex.超商賺25%,出口商賺10%,種植者最多拿到10%。也就是說如果一罐即溶咖啡利潤100元,跨國企業拿55元,超商拿25元,出口商拿10元,而最辛苦的南半球咖啡農最多只拿到10元!



咖啡貿易利潤分布

咖啡豆從被摘下來,到成為消費者手上的香濃咖啡,期間可以轉手150次,中間經歷了漫長的貿易鏈,它的利潤是如何分布的呢?

項目 佔零售價比例
咖啡農把咖啡漿果賣予採購商
0.50%
出口商買入咖啡生豆
0.90%
咖啡生豆出口價
1.70%
咖啡生豆入口價
1.90%
咖啡焙炒工場買入價 (已調整重量損失)
6%
英國即溶咖啡零售價
100%

從以上圖表可見,咖啡農只能分得0.5%,即使是國內採購商、加工商及出口商,也只能分到零售價的1至2%。大部分的利潤都跑到焙炒商、零售商的口袋裡。

 

 

跨國咖啡企業營運情況
在咖啡市場中,焙炒商多為跨國運作。單單是雀巢和卡夫,就佔了全球焙炒咖啡及即溶咖啡的一半市場,加上莎莉SaraLee、寶潔P &G,以及市場主要在德國的Tchibo,五大咖啡焙炒商總共購入了全球約一半的咖啡豆,並控制了咖啡市場的三分二之多。



咖啡價格的制定
過去十年來,咖啡價格波動不已。咖啡價格固然受咖啡的供求影響,但咖啡期貨市場的運作,以及小農和跨國企業各自的議價能力,也會影響咖啡價格的釐定。

 


咖啡期貨市場的運作
當咖啡豆尚未種出,就已在期貨市場作大額買賣了。咖啡的價格,早在它還未種出時,就在紐約、倫敦的咖啡交易所裡被釐定了。咖啡的交易所是一個期貨市場,買賣的並非是即時的咖啡豆現貨,而是咖啡的合約。商人預測未來咖啡豆的價格走勢,然後作出咖啡豆的訂價和交易。制定買賣合約時,交易者只需要支付合約總值的一小部分。在合約實行之前,咖啡合約可以被不斷的買賣。在一買一賣當中,咖啡的價格就這樣被釐定了。

咖啡的價格在期貨市場釐定,這意味著商人必須掌握各地的交易情況、天氣預測等資訊。如此一來,掌握市場資訊的便會成為期貨市場的贏家,相反,缺乏資訊的自然成為輸家。第二,制定買賣合約時,交易者只需要支付合約總值的一小部分,在合約實行之前,咖啡合約可以被不斷的買賣,這些投機活動的進行,使咖啡價格的波動更大。

 


小農能否參與制訂咖啡價格?
小農對全球咖啡市場並不認識,也很難接觸最新的市場資訊─不論是咖啡的最新價格,還是種植咖啡的最新科技。即使咖啡價格偶有回升,但農民仍不知曉。2002年4月,在埃塞俄比亞,就有出口商明知咖啡價格略有微升,但仍然出低價向農民收購咖啡。農民被蒙在鼓裡,白白蒙受損失。

咖啡的特質也促使農民急於把手上的咖啡售出。一般咖啡豆都不能存放過久,有些農民又甚至連把咖啡豆送到城市出售的能力也沒有,為了支付迫切的債務和生活所需,在沒有其他選擇下,就算買家的出價低於成本,小農仍急於把咖啡豆買出,使買家完全控制了咖啡的定價。

 


跨國企業的議價能力
跨國企業與小農的處境簡直是天淵之別。全球五大跨國咖啡企業購買了近一半的咖啡豆,它們的市場佔有率極高,掌握了豐富的市場資訊,它們的一舉一動對市場來說,可謂舉足輕重。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跨國公司傾向使用Robusta來生產罐裝咖啡,導致Robusta咖啡供應大增。

1997年,跨國公司如雀巢等開始從越南採購咖啡,迫使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傳統供應者不得不降低價格。結果,在咖啡價格急跌下,跨國公司不單不用虧本,更能獲取豐厚盈利,箇中緣由,不言而喻。

 


製作者:地理101鍾碧琪

友情連結:

資料來源:
http://jasonplus.pixnet.net/blog/post/23563805-%E5%92%96%E5%95%A1%E7%9A%84%E7%B6%93%E6%BF%9F%E6%95%88%E7%9B%8A
http://gospel.pct.org.tw/AssociatorArticle.aspx?strSiteID=S001&strBlockID=B00007&strContentID=C2011010400033&strCTID=CT0014&strASP=default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9516
http://www.cyberschool.oxfam.org.hk/articles.php?id=32&page=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