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部 小吃排行榜
第一名 宜蘭三星 蔥餅
台灣最棒的青蔥-宜蘭三星蔥,白莖要夠長,纖維幼嫩不老,咬下去要汁水飽滿、甜中帶辛。就外觀來瞧,粗細要合宜,如同我們稱美女的手指為「白蔥玉指」般,就是這種感覺。為甚麼三星鄉的蔥這麼有名?當地農友推崇的蔥農林長河不假思索地說:「氣候!」多雨、落山風、日夜溫差大的氣候,加上地處蘭陽溪上游、水質清澈、土壤肥沃,是三星蔥得天獨厚的最大功臣。「要判斷青蔥的品質高低,就看蔥白長度。」一般市面上同品種的蔥,蔥白約在7∼8公分。 但在三星鄉所瞧見的蔥白,平均皆有15公分以上,這得歸因於特殊的栽種方式。有朋友推薦,品嚐三星蔥一定要吃原味,切段蔥白,蘸著些許鹽巴就著嘴吃,那豐富的滋味不是其他產地能比。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11412011 |
第二名 花蓮 扁食
很多人一直不清楚扁食與餛飩其實就像兄弟,他們的共通點都是源於餃子。現在北方和南方對餃子的稱謂也不盡相同,北方人稱”餃子”,南方不少地區卻稱之為”餛飩”。 餃子因其用餡不同,名稱五花八門,對於餃子的來歷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頗多。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眾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代稱餃子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羅角兒,明末稱為粉角,一直到了清朝才稱為扁食。 →http://www.bian-shi.com.tw/products.html |
第三名 宜蘭羅東 包心粉圓
原本從事快餐生意的許先生、許太太,一向對傳統的食品口味與研製有極度的敏感與興趣。在偶遇的機緣中他們發現一位在路邊賣傳統粉圓的阿婆,生意好得讓人稱羨!於是倆決定對這傳統的食品給予重新的詮釋與瞭解。過程中他們發現粉圓這種傳統的食品,數百年來在華人社會裡,幾乎男女老少及人生的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曾吃過,所以百年來市場屹立不搖。 夫婦倆認為,若能改變傳統粉圓的做法給予豐富的生命力,未來必定商機無限。於是他們將粉圓包餡,並經多次研究、測試,舉凡花生、綠豆、紅豆、蓮子、義仁等都在實驗之列,終於開發出O勁夠、口感爽、味道最佳的紅豆『包心粉圓』。當1998年『包心粉圓』系列商品一推出,即獲饕客喜愛,並造成轟動,口碑遠傳。 →http://baoshin.myweb.hinet.net/ |
第四名 曾記麻糬
負責人董先生把曾記事業用一生一世的心來經營。剛開始每天都只睡4個小時、凌晨2點就得起床做麻糬,無論颳風下雨都得推車到市場叫賣,努力的學習岳父的手藝、也經常請教其中的經要訣竅,然後再回來改進技術,並取名『曾記』乃是為了感念岳父的手藝傳承,而將功勞全部回向給妻子與丈人。嚐盡了流動攤販的心酸-警察取締、其他原有攤販排擠、颳風下雨也要出門做生意….,於1994年在花蓮市民國路租下店面。 曾記麻糬以『顧客為尊』做為服務的最高指導原則,期望透過全方位的經營提升企業整體形象,帶給消費者更為快速、便利、與滿意的服務。 →http://www.io1314.com.tw/html/about/index.aspx |
第五名 宜蘭 糕渣
糕渣是『宜蘭菜』當中,一項較具特別的『手路菜』,早期的農業社會,大家都十分的節省,糕渣就是在那時候產生的。糕渣是以雞胸肉熬湯瀝清,並將赤肉和鮮蝦仁剁碎,再將肉泥、高湯、雞油加太白粉放入鍋中,以小火邊煮邊攪拌約1小時,待其冷卻凝固再切塊油炸,等糕渣呈金黃色撈起。外表看似不冒熱氣的糕渣,其實內部相當燙口,一咬下瞬間雞湯和蝦仁的鮮香便會撲鼻而來。 糕渣的特性常被比喻成宜蘭人外冷內熱的性格,是宜蘭相當具代表性的食物。糕渣的價格也很公道,按照大小份量,價錢介於100至200元,依照個人需求量點餐,物廉價美吃了你還會想再吃。 →http://svr2.ilccb.gov.tw/readyilan/yl-j01s.asp?id=C-YL-J05 |
2011/1/7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