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 Miserables是由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Claude-Michel Schonberg)和阿蘭·鮑伯利(Alain Boublil)共同創作的一部音樂劇,改編自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又名孤星淚。該劇首次公演於法國巴黎的 Palais des Sports,1980年,原本預計上演八個星期,結果卻演出了十六個星期,因為之後的日子場地已經被預訂才不得不結束。


2005年10月8日,該劇在倫敦皇后劇場慶祝二十週年,而且已經預訂演出至2007年1月6日,在英國已取代了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貓成為倫敦西區上演年期最長的音樂劇。悲慘世界曾被英國 BBC 電台第二台的聽眾選為「全國第一不可或缺的音樂劇」。


百老匯版本於1987年3月12日在百老匯劇場開幕,寇姆•威爾金斯()和弗朗斯•盧菲勒在此重新演繹他們的角色。當年該劇被評為東尼獎最佳音樂劇,並且同時獲得了另外五個獎項。

從1845年開始,雨果開始寫作。在這本著作中將許多雨果生活中的經驗寫入了書中。


第一是他的一位教士好友Miollis和一個刑滿釋放犯的事:


這名刑滿釋放犯剛從監獄出來,當他回到故鄉,想在別人家中借宿時,主人一聽到他是個囚犯,便斷然拒絕並請他到別處去。當他絕望時,一位仁慈的教士發現了他,並給予他極大的幫助與關懷。這位教士便是Miollis,雨果曾聽過許多他樂善好施的事蹟。


另一個雨果親身經歷的事是:


一天晚上,雨果在參加一個宴會後回家的路上。天下著雪。一位姑娘從街角處走了出來,衣衫單薄,忽然,一個青年出現在她身後,手中捏著一團雪,跟著趁她不注意時將一大團雪塞入她的衣領中。姑娘憤怒地轉身,和這青年扭打在一起,雨果剛想上前制止時,附近的警察也趕來了,他們一把架起了她,帶到了警局。雨果也跟了上去,他想看看警察如何處理此事。在警局裡,不論她如何說她什麼壞事也沒幹,警察局長決定關她六個月。這時雨果看不下去了,進來將剛剛的事以見證人的身份一五一十的說給警察局長聽,但是警察局長完全不屑一顧,說:誰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誰知道你和她是否相識?雨果對警察局長的傲慢感到十分憤怒,他決定亮出身份。警察局長一聽他是雨果,馬上改變了態度,鞠躬哈腰。雖然他救了這姑娘,但他希望有人能關注這些窮困者的生活,於是他開始寫作。


除了Jean Valjean是刑滿釋放犯的化身,Miollis是Myriel的原型,Fantine以那位在警局受到冤屈的姑娘的故事為基礎,雨果也在小說中加了一名寄託自己年輕時代的人。這人就是Marius。他和雨果一樣有個在戰場多年的父親。


1848年爆發的二月革命使他的創作中斷。這麼一中斷,就是十餘年,到了1859年才繼續開始寫作。在這時雨果到布魯塞爾旅遊,徘徊在拿破崙與英普聯軍奮戰的高地,滑鐵盧戰場給了雨果很深的印象,他打算用大篇幅描寫滑鐵盧之戰。在小說第二部《COSETTE》中,用了整整一卷為滑鐵盧之戰作了詳細的描述。1869年6月30日,雨果終於完成了這部巨作。


這部小說,雨果本來打算用Jean Valjean來命名,但為了反映窮苦大眾的苦難,他又改書名為《Misere》,之後又改為《Les Miserable》,中譯為悲慘世界。


摘錄自http://www.ntut.edu.tw/~s0450307/writ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