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星,是一種亮度會變化的星星。古希臘人認為天體是完美的,因此,他們不會想到有變星的存在。經過了千餘年,西方世界才發現某些恆星有亮度的變化。在這期間,儘管西元前二世紀的天文學家Hipparchus偶然發現了天蝎座中出現一顆星星,但奇怪的是,原先的位置沒有任何天體。這件事促使Hipparchus做了一份星圖星表來對照天空中的星星。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對於變星的記載。目前了解,他看到的可能是一顆超新星。後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逐漸對星空星否永遠一成不變感到懷疑。在Tycho 與Kepler分別於1572、1604年觀察到仙后座與蛇夫座的新星之後,西元1596年一位荷蘭牧師David Fabbrricius打破了古希臘人『天體是完美』的Belief。他在鯨魚座看見一顆約三等的亮星,但幾個月後就消失不見了。他以為那只是一顆新星,並不以為意。到了西元1638年荷蘭的Johann Fokkens Holwarda再度發現這顆星星,並對它做長達數年的觀測,得出它的光變週期為十一個月。後來Hevelius在1659到1682對這顆星做持續的觀測,並在他1662年所出版書中把這顆星命名為Mira,意思是奇妙的。Mira是第一個被確認具有週期性光度變化的變星。
以變星的光度變化曲線來區分,可以將變星分成幾類:食變星、脈動變星、爆發變星、激變星、強χ射線源、轉動變星與其他類別。天文學家現在持續對著一些變星觀測,俄羅斯科學院匯集了所有變星的觀測資料,並出版了GCVS變星總表。於是變星的數量和分類,便以GCVS變星總表為依歸。
更多有關變星的事情,請點下方海報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