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火紙博物館

 麥子不死,種子無以新生:樹皮腐草轉化為紙。在這過程中,我們看到中國文明的新里程碑,看到物質不滅、精神不死的驗證,也看到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的誕生。

  1990年10月廣州白雲機場空難事件,帶走陳樹火夫婦的肉身之軀,他們的精神卻成了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的起步,一粒麥子死了, 唯有化為一片苗圃,麥子之死才不至於僅是一場悲劇。

  長春棉紙關係企業經陳樹火先生草創而茁長,數十年來扎根台灣,省思紙孕育於中國文化,卻未能在現代發揚的遺憾,成立紙博物館一直是陳樹火先生的願望,雖然未能趕在他生前實現,但只要開始,永遠不晚。

  在財團法人長春棉紙基金會五年的籌備下,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終於在1995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我們了解,博物館的生命在於互動,因此在這棟約一百六十坪的四層樓建築物中,我們以活潑的展示設計和引導觀眾參與的教育活動為主,希望能充分發揮紙博物館教育推廣的功能;藉著台灣紙歷史文物有系統蒐藏與彙整,我們更期望成為一座具有台灣本土特色的紙博物館。

  1999年基金會與紙博物館統一名稱為「財團法人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更將紙博物館的理念行動化,使推廣的觸角深入全省各個鄉鎮角落。立足台灣、放眼世界是我們的抱負,但我們深知,得一步步,踏踏實實地漸進,路才走得長遠。

  紙,教會我們許多,也希望你能體會,草木凋萎化紙中所蘊含承先傳後運行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