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詣筑的個人網頁

第四代電腦-個人電腦(微電腦)

世界電腦大事記

第四代電腦 西元1971年~????

  西元
1975年,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被完成,一片積體電路晶片可裝進上萬個電子原件,體積比第一代電腦小了數百倍,計算速度卻快了千倍以上。它促進了設計電子電路、資料通訊、計算機軟硬體和輸入/輸出裝置的長遠進步。這種晶片製造的電腦,就是近代風行的個人電腦(PC, Personal Computer)。

  延續超大型積體電路而發展的微處理機(一片晶片上的通用處理機),體積小,能力強大而價格低廉,更可實際應用於家庭和商業利用於每一種機器上,如:微波爐、冷氣機、音響、電視、洗衣機等等。無庸置疑,電腦將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到目前為止,個人電腦一直扮演時代進步的重要工具,在這個時代,資訊工業正處於快速成長階段,進步之快讓人無法喘息,微處理機(CPU)的處理速度與日俱增,由美國英代爾公司(INTEL Corp.)所研發的電腦晶片,從1989年到1998年短短的十年內,將CPU只有8MHz的處理速度,發展到目前的300MHz以上,以往複雜的立體動畫浮點運算,原本要花二十幾天的計算時間,現在只要一分半鐘,甚至更快的速度便可完成,您可以想像的到嗎?

第四代電腦主要電子原件:
 超大型積體電路(
VL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