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性疾病資料

 

492702181  張義忠

 

 

環境與職業醫學專欄

 

金屬鈹的毒性

翻譯者:吳政龍

 

個案研究............. 1

鈹的暴露途徑..... 2

危險族群............. 2

生物代謝路徑..... 3

生理影響............. 4

呼吸系統..... 4

皮膚..... 4

臨床評估............. 5

病史與身體理學檢查. 5

症狀與徵候. 5

鑑別診斷..... 6

實驗室檢查. 6

治療與處理......... 7

標準與法規......... 7

職場..... 8

環境..... 8

個案病情的後續發展......... 9

參考資料........... 10

 

 

個案研究

  楊太太帶著他14歲的女兒小蘋前來就醫。小蘋出現嚴重的咳嗽,有幾次在晚上甚至嚴重到無法呼吸。她的咳嗽因為痰液的增加與胸口的不舒服而顯得更加嚴重。昨天晚上,她的病情一度相當嚴重,不過並沒有出現哮喘或發燒。病歷顯示以前沒有氣喘或過敏的病史。小蘋的身高體重對她這個年齡來說是恰當的;她的兩位分別為612歲的兄弟姐妹則相當健康。過去除了曾經罹患三次中耳炎,小蘋並沒有其他嚴重的疾病。也沒有濕疹或挑食的習慣。

在詢問之下,楊太太表示擔任牙科技術員的爸爸楊先生罹患有類肉瘤症。最近他也出現類似女兒的感冒徵候,包括:疲勞、鼻塞、打噴嚏與咳嗽等。雖然有煙癮的楊先生已經有數年的咳嗽病史,楊太太注意到小蘋徵候的出現剛好在丈夫最近一次發病的幾天之後。她想知道是否先生的類肉瘤症會傳染給他們的女兒。

  檢查結果顯示,小蘋氣色不錯。當天體溫是攝氏37.8度,呼吸速率為每分鐘24下,且沒有出現呼吸窘迫或明顯的喘鳴聲,脈膊數是每分鐘90下而規則。異常的發現包括輕微腫大的咽喉與些微增大且輕微壓痛的前頸淋巴結。兩耳鼓膜澄清有光澤。肺部聽診出現輕微而廣泛的呼氣喘鳴聲並偶爾伴隨鑼音出現。心臟與腹部檢查結果正常。胸部X光顯示有輕微支氣管周圍增厚的表徵。

  究竟,楊先生的類肉瘤症會不會『傳染』給女兒小蘋?或女兒小蘋的症狀又從何而來?

 

鈹的暴露途徑

  鈹金屬,是目前已知最輕的一種金屬,質地堅硬,具灰色外表,從綠寶石(綠柱石)(bertrandite and beryl)等礦岩中取得。綠寶石一般又被稱為海藍寶石(aquamarine)或祖母綠(emerald)。雖然過去20年間在美國產量只有略微的增加,鈹的用途卻更為多樣化。鈹在國防與電子工業上有相當重要的用途,因為耐金屬疲勞和耐腐蝕、絕緣性與無磁性方面的應用與質地輕盈等特性使得這個金屬特別受到人們的注意。

  職業上鈹的暴露(以粉塵或燻煙的方式)可能發生在採礦、加工或轉變為金屬、合金與化合物的過程中。美國是世界上產銷鈹金屬與其相關合金數一數二的國家。純鈹金屬被應用在飛機碟式煞車、X光材料、太空船鏡片與器材、飛機/衛星器材、飛彈零件、核子反應爐中子源及減速劑、核子武器、燃料容器、精密儀器、火箭推進器、導航系統、熱屏障與鏡片等方面。鈹合金也有許多用途,包括了:電力連接繼電器、彈簧、精密儀器、飛機引擎零件、抗火花與非磁性工具、電腦、陶瓷、海底電纜護罩與高速軸承、軸套以及牙齒鑄造物等。需要研磨修飾的假牙材料就經常使用鈹合金製造。

  氧化鈹是許多亟需耐熱的尖端科技應用材料之ㄧ。應用層面包括了陶瓷工業、電熱槽、電絕緣體、微波爐材料、迴轉儀、軍用車輛裝甲、火箭噴嘴、坩鍋、熱耦合管與雷射裝置材料等。

  雖然鈹是自然界的物質,排放到環境中主要的來源卻是經由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的燃燒。這會釋放出含鈹顆粒與煙灰進入大氣中。美國猶他州開放的綠寶石(bertrandite)礦坑作業同時也造成當地空氣中相當高的濃度。某些露營燈具中燈罩會在初次使用時排放出小量的鈹。吸食煙草也會造成微量鈹暴露的來源。鈹金屬相對不溶於水,卻能被油類緊密吸附。在許多食物成分中都可以見到鈹的存在,然而,食物鏈中的生物蓄積性卻不顯著。

 

危險族群

  多少勞工暴露鈹並沒有經過精密的估算,然而,潛在的暴露族群包括了從事熔融、金屬製程與廢合金回收等勞工與高科技工業,諸如:太空科技、核能、電信與電腦工業等。雖然沒有經過系統性的研究,目前鈹礦的開採被認為與急性或慢性鈹疾病沒有關聯。吸入金屬鈹、氧化鈹、鈹銅合金或鈹鹽等則可能引發鈹疾病。

  1930年代,鈹疾病第一次被發現發生在螢光燈工廠暴露含鈹磷化物的勞工身上。鈹的工業標準與環境控制在1950年代建立。雖然今天急性鈹疾病已經不多見,慢性鈹疾病(鈹肺症)依舊在發生從事鈹與其合金熔融、組裝製造與研製的工廠中。值得特別聲明的是,這裡描述鈹疾病所使用的名詞『急性』和『慢性』指的是疾病進行的『過程』而非『暴露型式』。急性鈹疾病以肺部發炎的方式發作,而典型的慢性鈹疾病則以進行性肺部肉芽腫表現。

  似乎可忽視的少量鈹暴露在引發鈹疾病可能有重要的影響。在使用鈹工廠的鄰近曾經發現有人罹患慢性鈹疾病。而在工廠實施控制處理之後,鄰近地區的個案數也相對減少。另外,在1991年,曾被報告過一位間接污染的個案,因為接觸了家庭成員暴露過鈹的工作服而導致罹患慢性鈹疾病。

  少數(1%3%)暴露族群會產生鈹的過敏症與慢性疾病(鈹過敏患者可以在試管中觀察到由血液或支氣管肺泡沖洗液中取得的淋巴球出現增生性反應)。即使在空氣中鈹濃度低於職場暴露規定值的環境工作,某些勞工仍會出現這些細胞免疫反應。在使用鈹工廠的警衛、秘書與保管人員身上,曾經被報告過發現致敏反應(sensitization)。抽煙與鈹疾病發生率的上昇之間並沒有發現關聯。然而,鈹的吸入似乎會干擾肺部清除其他吸入物質的能力。

生物代謝路徑

  鈹的暴露主要經由吸入或損傷的皮膚吸收。吸入之後,含鈹顆粒會沉積在呼吸道,溶解在呼吸上皮細胞並被吸收進入血流。溶解的鈹會與血漿蛋白中的磷酸結合,產生化合物並進一步被巨噬細胞吞噬。肺部中鈹的半衰期範圍是數星期到6個月,然而也曾經在暴露結束後數十年的慢性鈹疾病的患者肺部找到鈹的存在。

  攝食的鈹推測會溶解在胃部的酸性環境中,並主要經由胃部吸收。鈹的吸收率變化很大且受胃排空時間影響。腸液中會形成鈹-蛋白質複合物而遭到排出。食入鈹並不被認為與疾病的發生有關聯性。

  鈹不會經由完整未受傷的皮膚吸收。然而,可以經由燒傷、擦傷與開放性傷口的皮膚而吸收一定的數量。意外的鈹碎片刺傷的可以導致局部沉積與身體吸收。鈹與其化合物不會進行生物轉化(biotransformed),而以鈹離子(Be+2)的形式留在體內。最高濃度部位是骨骼;接著是肝臟與腎臟。只有少量會通過胎盤。

  吸入或食入的鈹排出很慢。腎臟系統排除超過90%吸收的鈹,但在第一天的排除量不到1%。血漿中的鈹不會通過腎絲球而經由腎小管排出。尿中的濃度因為身體各部份清除速率不同而有很大的變異性;從肺部淋巴結與骨骼中移除需時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即使在暴露停止10年之後,還可以在尿液中檢查出鈹的存在。

生理影響

呼吸系統

  鈹的暴露會引起肺臟兩種不同的傷害。在急性疾病中,鈹扮演一種直接化學刺激物,引發非特異性發炎反應。而對發生在具易感性體質的慢性疾病來說,主要則是一種由細胞媒介的遲發性過敏反應。發炎性的急性疾病也能夠進展成肉芽腫性的慢性鈹疾病。

  鈹所引起的急性幾乎已經在美國完全消失了。由美國NIOSH所進行的美國鈹個案登記系統(the U.S. Beryllium Case Registry)19751980年間只登記了一例急性個案。急性疾病會以上、下呼吸道或兩者的發炎反應表現。可能會發生急性或亞急性支氣管炎,而最嚴重的併發症是化學性肺炎(chemical pneumonitis)。急性疾病可以突然發生在高濃度短暫暴露之後,或是在低濃度長時間暴露之後慢慢發展出來。吸入鈹與吸入其他肺部刺激物所引起肺炎或支氣管炎疾病的組織學變化不同。推測鈹疾病具有劑量-效應關係,但目前的資料仍不足以下判斷。

  慢性鈹疾病是一種肉芽腫性與間質性的發炎反應,主要發生在肺部,但肉芽腫也曾經在肝臟、脾臟、心臟和淋巴結中發現。最常見的是慢性間質性肺炎伴隨淋巴球、組織球與漿細胞浸潤。間質性肺炎經常與非乾酪性肉芽腫有關,型態從一群類上皮細胞到典型肉芽腫都有可能。典型的肉芽腫與局部輕微間質性變化合併出現的情形則較不常見。

  最近免疫學上的證據顯示,慢性疾病中關鍵性病理變化在於肺部的『鈹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研究者發現肺部淋巴球中的輔助性T細胞與抑制性T細胞的比例上升。這些輔助性T細胞可能代表了鈹抗原樣反應(antigen-like response to beryllium),這可能發生在鈹-蛋白質鍵結的過程中。利用支氣管肺泡沖洗液與週邊血液,能夠取得淋巴球以試管進行轉型檢查(in vitro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test)偵測人體是否內發生了致敏反應(sensitization)

皮膚

  皮膚接觸水溶性鈹化合物能夠誘發鈹致敏反應與引起接觸性皮膚炎。嵌入勞工皮膚中的含鈹顆粒會引起皮膚潰瘍;病變部位的切片顯示是非乾酪性肉芽腫。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單獨由皮膚接觸鈹會引起肺部的疾病。

致癌效應

  鈹所引發的致癌能力取決於暴露途徑。因為可以經由吸入方式誘發實驗動物產生肺部腫瘤,目前鈹化合物的吸入被美國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認為是人類可能致癌物(potentially carcinogenic in humans)。許多流行病學研究試圖澄清人體的致癌效應,但發表的研究結果卻沒有定論。大多數最近的資料顯示,接觸鈹的勞工具有上升的肺癌風險。

臨床評估

病史與身體理學檢查

  針對鈹暴露患者初步的評估包括全盤的職業與環境暴露史、病史、身體理學檢查、胸部X光、肺功能測試、血液生化檢查與全血球計數。鈹激發淋巴球轉型試驗(beryllium-stimulated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test)能夠用來早期診斷鈹疾病,並提供臨床檢查的特異性。回顧病史與從事身體理學檢查時,應該將焦點放在皮膚與呼吸道的部份。

  暴露與可偵測的疾病之間的潛伏期平均為1015年,其範圍分布從數個月到30年。某些證據顯示,至少有些鈹疾病個案會被像是手術、懷孕與授乳等生理壓力和併發症(inter-current illness)所觸發或加重病情。

症狀與徵候

急性期

  鈹暴露引起的肺炎發作方式可以是突然爆發或不知不覺的,而進行過程可以是快速或緩慢的。徵候包括有進行性呼吸困難、咳嗽、胸骨下胸痛、食慾不良與疲勞。常見的症狀有心搏加速、呼吸鑼音與偶爾的發紺。結膜炎、眼睛周圍水腫、鼻咽喉炎與氣管支氣管炎也曾經被報導過。現在已經很少會發現急性鈹疾病。

慢性期

  長期暴露鈹的病人在身體理學檢查的發現是多樣化的。某些沒有徵候的病人會出現異常胸部放射線檢查或陽性鈹激發淋巴球轉型試驗結果。最常見的徵候是呼氣性呼吸不良,且經常呈現進行性發展。其他問題包括了咳嗽、疲勞、體重下降、胸痛與關節疼痛等。在肺臟兩側底部經常可以聽見鑼音。其他的異常還有淋巴結病變、皮膚損傷、肝臟脾臟腫大與杵狀指。在疾病的末期,可能會出現肺臟高血壓、心肺症與右心室衰竭的症狀。

  鈹可以引發接觸皮膚炎。單一次的皮膚暴露就能夠讓皮膚致敏化。當鈹被埋入皮膚時,可以引起癒合延遲、皮膚潰瘍與形成肉芽腫。雖然相當少見,表皮肉芽腫也可以是慢性鈹疾病病程發展的一部分。

鑑別診斷

  間質性與肉芽腫性肺疾病的鑑別診斷相當繁複。表現類似慢性鈹疾病的包括有肺結核、黴菌病、石綿肺症、矽肺症、過敏性肺炎、肺部血鐵症、癌症的淋巴血行性擴散與類肉瘤症。在這之中,以類肉瘤症的臨床表現最接近慢性鈹疾病的特徵(如表一)。雖然每一項疾病都各有其臨床表現,卻沒有一項被證實具備特定疾病的敏感度與特異度。慢性鈹疾病較少波及肺部以外的部位。例如直到今天為止,尚未有慢性鈹暴露疾病的病人產生葡萄膜炎、葡萄膜腮下腺炎、頭部或週邊神經病變或是囊性骨骼病變,上述這些都可能發生在類肉瘤症。並且,慢性鈹疾病病程為進行性而常常需要終身投予類固醇治療以延緩疾病的進展。相當少數的例子曾報導,在停止暴露之後,慢性鈹疾病會出現自發性的緩解。

表一 類肉瘤症與慢性鈹疾病臨床特徵的比較

特徵

類肉瘤症

慢性鈹疾病

肺門淋巴病變

常見

不常見*

多節性紅斑(Erythema nodosum)

急性期常見

沒有

影響腮下腺

可能有

沒有

骨骼變型

慢性期發生

沒有

治療反應

反應好

不一定+

*大約30%40%的慢性鈹疾病病人罹患肺門淋巴病變。

+慢性鈹疾病通常對類固醇治療有不錯的反應,但是某些病人沒有作用並持續纖維化。

 

實驗室檢查

  直到最近,仍然沒有鈹疾病的診斷性檢查。以原子吸收光譜和質譜儀分析切片中鈹含量的方式曾經被使用過,但有所缺陷。質譜儀分析結果與病理學嚴重度的相關性不佳,並且在某些帶病的人身上依舊是正常的結果。同樣地,血液與尿液中鈹的濃度只能證明曾經暴露過鈹;即使在尿液中量測不到鈹的濃度,依舊不能排除顯著暴露的可能性。因此,傳統的診斷依賴於臨床發現和實驗室、肺功能、切片變化與暴露可能性等檢查結果的符合。

  最近發展出來的實驗室檢查-鈹激發淋巴球轉型試驗(the beryllium-stimulated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test)也許可以協助疾病的確定診斷,並作為臨床疾病出現前的篩檢。這在鈹疾病的診斷上似乎有不錯的敏感度與特異度。

  從病人身上支氣管肺泡沖洗液與週邊血液中分離出輔助性T細胞,以硫酸鈹培養後出現的生長反應,就是典型的抗原-刺激過敏反應。而從類肉瘤症與其他肺部疾病病人身上採得的淋巴球細胞則不會出現增生反應。

  在某些慢性鈹疾病病人身上,血漿化學分析會出現全蛋白增加,這是來自球蛋白增加、高尿酸血症、紅血球沉降速率上升、肝臟酵素增加、高鈣血症與偶爾出現的血色素。只有少數比例的鈹毒害病人會出現血清第一型血管張力素轉換酶(serum angiotensin-1-converting enzyme)活性增加。

  如同所有間質性肺疾病一般,慢性鈹疾病的肺部評估包括胸部X光、肺功能測試與動脈血氣體分析;可能的話,利用支氣管鏡檢做組織切片與沖洗液細胞計數、鑑別與淋巴球計數。胸部放射線檢查會發現廣泛性浸潤與肺門淋巴結病變,但也可能沒有任何發現。浸潤會呈現粒狀、四散的線形或小結節狀。肺門淋巴結病變發生在30%40%的病人身上,通常程度輕微、成兩側分布並與肺實質浸潤相關。疾病嚴重時,會出現間質纖維化、蜂窩狀變化且形成塊狀聚集。肋膜增厚與氣胸也可能會產生,但不常見。

治療與處理

  雖然只有少數科學證據顯示在鈹疾病病發之後停止暴露會干擾疾病的進程,停止暴露仍應是處理的首要目標。對罹患慢性鈹疾病的患者來說,皮質類固醇療法是主要的治療方式。皮質類固醇能夠提供徵候緩解並改善肺功能;對大多數病人來說需要終身使用。當徵候獲得控制時,可以嘗試使用間日療程(an alternate day, single dose regimen)。間日療程的強體松(prednisone)劑量範圍通常介於20mg40mg之間;偶爾會用到80mg的高劑量。較具進行性的病程需要使用更高劑量的皮質類固醇。疾病無法治癒,而自發性的緩解很少會發生。

  補充性的氧氣給予被用來處理慢性鈹疾病所引起的低血氧。在疾病末期,會併發右心室衰竭與其相關的併發症。嚴重咳嗽時也許需要限制病人的物理活動。可能會發生氣胸。長期疾病中常見的肺氣腫與肺纖維化對皮質類固醇反應並不良好。當罹患其他病因引起慢性肺疾病時,應該對細菌性呼吸道的感染提高警覺,並在需要時使用適當的抗生素加以治療。患者應該避免肺炎球菌與感冒病毒的感染,同時也建議避免暴露在抽煙等會引起肺部損傷的其他物質之中。

  建議仔細沖洗並清理可能污染鈹的傷口。對於癒合延遲、潰瘍與形成肉芽腫的鈹污染傷口來說,完全切除(complete excision )是治癒性的做法。而對於暴露鈹鹽造成接觸性皮膚炎的主要處理方式則是停止暴露。

標準與法規

  表二整理了與鈹有關的標準與法規,美國EPA認為鈹是可能人類致癌物(probable human carcinogen)

職場

空氣

  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OSHA)對鈹與其化合物的規定是,每立方公尺空氣中2毫克8小時-時重平均濃度( 2 ug/m3)。職場中不得暴露鈹及其化合物超過濃度5ug/m330分鐘最高濃度是25ug/m3。美國國立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建議將鈹視為可能人類致癌物(potential human carcinogen)並建議10小時-時量平均濃度不得超過0.5ug/m3

環境

空氣

在空氣清淨法案(the Clean Air Act)中認定鈹是一種有害空氣污染物。根據美國EPA規定,每24小時不得排放超過10 g鈹。固定排放源周圍空氣濃度在30天平均不得超過0.01 ug/m3

美國EPA建議鈹在水中的濃度應為每飲用2公升水時低於每公升68奈克(ng/L)

表二 鈹的標準與法規

部門*

規範範圍

濃度**

說明

美國政府工業衛生師協會

職場空氣

2 ug/m3

建議值;恕限值-時量平均容許濃度

10 ug/m3

恕限值-短時間時量平均容許濃度

美國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職場空氣

0.5 ug/m3

建議值;10小時時量平均容許濃度

美國職業安全衛生局

職場空氣

2 ug/m3

5 ug/m3

25 ug/m3

法規值;暴露容許濃度§等於時量平均容許濃度

法規值;上限值

法規值;30分鐘短時間時量平均容許濃度,最大值

美國環境保護署

飲用水

2公升水中含68 ng/L

建議值

空氣

24小時10 g

法規值

*美國政府工業衛生師協會,原文為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ACGIH;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原文為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職業安全衛生局,原文為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環境保護署,原文為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食品藥物管理局,原文為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以上皆為美國機構。

** ug/m3=公克/立方公尺=十億分之ㄧ克/公升

+恕限值-時量平均容許濃度,原文為Threshold Limit Value – Time-Weighted Average, TLV-TWA,為正常工作天與40小時工作週的時量平均容許濃度,代表幾乎所有勞工反覆暴露的情形。

§暴露容許標準,原文為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 PEL,平均而言在一個8小時工作天裡,空氣中最高的鈹濃度,為勞工可能的暴露量。

短時間時量平均容許濃度,原文為Short-Term Exposure Limit, STEL,通常指15分鐘的暴露量

 

個案病情的後續發展

  小蘋的問題包括了濕咳、喘鳴聲與輕度發燒。她最可能的病因是反應性呼吸道疾病(氣喘、鼻炎或鼻後滴痰)、感染性疾病(病毒或細菌性支氣管炎或肺炎)和化學刺激(抽煙或空氣污染)。心理層面的病因也應該考慮在內。較不常見的病因則有支氣管塌陷、先天性異常、異物吸入等吸入徵候群、肺囊腫性纖維化或氣管發生不良-支氣管發生不良。

  小蘋最可能的診斷是支氣管炎。喘鳴聲的出現可以是支氣管炎的併發症之ㄧ;也可能是一次因感染觸發或經由她父親抽煙而加劇的氣喘新發作。

  對楊先生而言,首先應該查知他的一般健康狀況、全部工作史、抽菸習慣與呼吸疾病史。並了解他嗜好與居家環境。擔任一位牙科技術員,他可能有暴露鈹(假牙合金材料研磨與鑄造)與汞(混合牙科汞薺)的危險。長期咳嗽是慢性鈹疾病的常見徵候,慢性鈹疾病可能會被誤診為類肉瘤症直到做了特異性的檢查。

  從事鈹鑄造與研磨的勞工可能經由頭髮、皮膚與衣物將鈹粉塵帶回家中,使得其他家庭成員有暴露的風險。家庭成員因而罹患慢性鈹疾病。根據小蘋的症狀與徵候,並不像是罹患鈹相關疾病。然而,如果她曾到過楊先生的工作場所,或是楊先生在回家時沒有更換工作服裝,小蘋依舊有暴露的風險。

  因為楊先生想起他正在另一位醫師處接受治療,因而要求對他的病情提供參考意見。檢查過程中,楊先生手上潰瘍的局部切片結果顯示是非乾酪性肉芽腫。基於切片結果與考量病患病史和胸部放射線檢查,慢性鈹疾病被放進需鑑別診斷的名單內。有下面幾點考量:

 

(1)  鈹合金被作為某些假牙材料。如果這位父親或是實驗室的同儕鑄造或研磨這些假 牙,這些工作場所的鈹就有可能污染他手上的傷口。應該仔細詢問他可能的鈹暴露來源。

(2)沒有證據顯示鈹的毒性或疾病會經由體液、咳嗽或打噴嚏傳遞。為了確定鈹沒有經由污染的衣物和皮膚從工作場所被帶回家,你應該與這位父親討論正確的職場衛生觀念包括:離該工作場所前淋浴與更衣。你也應該進一步了解其他同儕是否有暴露鈹的風險。

(3)慢性鈹疾病幾乎僅發生在肺部。當鈹被刺入而包埋在皮膚中時,可能會產生潰瘍與皮膚癒合不良。

(4)對小蘋來說,初步評估包括仔細的病史詢問、完整身體理學檢查與胸部X光檢查。依結果推測是感染的表現,此時並不需要做其他的實驗室檢查。如果她的呼吸道症狀轉變成慢性,就需要重新評估病情。有可能是氣喘;若再評估結果懷疑是間質性肺疾病,也許可以使使用血液的進行鈹激發淋巴球轉型試驗進行篩檢。

(5)由於已經證實鈹的暴露,楊先生需要更完整地評估鈹的毒害情形。異常的血液鈹激發淋巴球轉型試驗代表鈹暴露引起表皮和肺部異常的機率大增。然而,陰性的血液檢查檢果也無法排除慢性鈹疾病的診斷。當血液檢查結果陰性時,應該考慮支氣管鏡檢進行肺臟組織切片,與支氣管肺泡沖洗淋巴球轉型試驗檢查。(注意:抽菸者沖洗液樣本中出現巨噬細胞表示沖洗檢查不具代表性。)

(6)小蘋支氣管炎的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有休息、空氣潮濕並避免香菸煙害等毒性刺激。如果臨床病程或實驗室檢查強烈懷疑是細菌性支氣管炎,應該給予抗生素治療。如果睡眠受到干擾,可以考慮給予吸入性β2製劑等支氣管擴張劑。如果臨床病程導向氣喘,則應該以個人的需要來設計療程。

 

  不幸的是,楊先生的鈹激發淋巴球轉型試驗結果異常且符合慢性鈹疾病的發現,楊先生確定罹患了慢性鈹疾病與皮膚鈹潰瘍。首要的治療方針應該放在避免進一步的鈹暴露;並加以評估肺功能試驗、一氧化碳擴散速率與動脈血氣體分析等基本資料。另外,應該考慮皮質類固醇療程的給予。

  楊先生應接受定期追蹤以評估皮質類固醇是否發揮療效,並且降低劑量到控制改善徵候與的最低必須劑量。他同時也需要監測可能的長期類固醇副作用。皮膚病變部位的切除可以有效治癒皮膚鈹疾病,但是肺部的病變絕大多數可能需要終身使用皮質類固醇加以控制。

  因為楊先生有可能是第一位指標案例,當地的衛生部門應該加以注意。為了避免更多暴露,工作場所應該加以評估。有必要的話,應協調政府工安或或衛生單位進行健康危害調查。

參考資料

 

1.      美國ATSDR公共衛生議題網頁

http://www.atsdr.cdc.gov/toxprofiles/phs4.html

2.      我國環保署環保署毒性物質資料

http://www.twdep.gov.tw/www/d50/d51/tox/toxdata/7116.htm

3.      美國職業安全衛生局

http://www.osha.gov/pls/oshaweb/owadisp.show_document?p_table=SLTC_STATIC&p_id=35258&p_search_type=CLOBTEXTPOLICY&p_search_str=beryllium&p_text_version=FALSE#ctx1

4.      美國環保署

http://www.epa.gov/opptintr/chemfact/f_dcm.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