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之四

         大約1996年在學校操場旁種下了樟樹苗,轉以已長成10公尺高的大樹,其中兩棵樹在2015年前後死去,我花了好大的力氣才將他們挖出來,並切成數段, 拉到生活科技教室中。大段且完整的木料做成了小板凳,較小塊的木料做成杯墊、手機架、鍋墊等,手臂粗的分支,則做成了一人高的原木衣架。2015年迄今又 分別栽種了十數棵樟木苗,長得快的已超過一人高了。

1.搬運、分段。

2.下料:依設計需求分段取材;其實用雙面鋸不是理想的工具,因為沒有適當的機具,所以將舊的雙面鋸修磨後用來鋸切,前後耗損了兩支才完成。

3.下料:以舊的手工平刨取出平面後,由手押刨機來切削平面和直角。

 

4.下料:以桌上型圓盤鋸(Table Saw)鋸切板材和角材。這是一台老舊的機器,切削能力和精準度都不理想,唯一的好處大概是重切削時冒出的白煙,濃濃的樟木香味是一種很棒的回憶。

5. 鋸切好的材料。

6.鑿榫卯:手工的技術很重要,稍微偏了一點角度就會影響後續的組裝。

7.組裝:一張小板凳要四支腳,角度、緊度、紋路等每個細節都要確實。

6.完成:為了顯露原木的美感,並且聞到樟木的天然芳香,只有薄薄地塗裝一層底漆和一層透明漆,底部不塗裝。整張椅子拿起來很厚重順手,兼具天然原木、堅固、美觀與實用。

回首頁 木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