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進化史年代表
【 1800前 】
【 1800∼ 】
【 1850∼ 】
【 1900∼ 】
【 1950∼ 】
【 2000∼ 】
●西元前3000年
○算盤(abacus)已出現在亞洲
●西元1642年
○法國數學家Blaise Pascal發明了機械式的加法器Pascaline
●西元1801年
○Joseph-Marie Jacquard發明了Jacquard loom
○第一部使用儲存器及程式設計概念的機器
○以打孔卡片(punched card)來控制織布機的編織流程
●西元1822年
○Charles Babbage開始設計Difference Engine
○可做簡單的數學運算
●西元1844年
○Samuel Morse從華盛頓傳了一份電報到巴爾地摩
●西元1889年
○Herman Hollerith設計了以打孔卡片來儲存資料並排序的電動機器
○協助人口普查,只耗費兩年半即完成調查工作,而原來這項工作需耗時七年半呢!
○Herman Hollerith在西元1896年時成立了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於西元1924年2月14日,正式改名為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西元1912年
○無線電廣播工程師學會(the Institute of Radio Engineers)成立
●西元1937年
○亞蘭杜林(Alan Turing)提出了杜林機(Turing Machine)的概念
●西元1938年
○史丹佛大學的同學William Hewlett和David Packard在加洲Palo Alto的車庫組成了Hewlett-Packard(HP)公司的雛型,於西元1939年正式成立HP
○在西元2002年時,HP和個人電腦大公司Compaq合併
●西元1939年
○John V. Atanasoff 和他的助理Clifford Berry發明了第一部可用電子訊號將資訊編碼的特殊用途機器,稱為ABC(Atanasoff Berry Computer)
○德國數學家Konrad Zuse也設計了一個稱為Z1的二進位電動計算機
●西元1944年
○哈佛大學在IBM贊助下,完成了第一部電動機械計算機,稱為馬克一號(Mark I),長度51英呎,高度8英呎
●西元1945年
○John von Neumann介紹了「儲存程式」(stored program)的概念,今日的數位電腦基本上都是採用這個概念所建構而成的。(1-2節補充說明)
●西元1946年
○賓州大學的John. W. Mauchly和J. Presper Eckert, Jr.製造了第一部以真空管(vacuum tube)為基礎元件的計算機,稱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西元1947年
○世上最早及最大的計算機教育及研究學會ACM(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開始提供交換計算機領域相關資訊、想法及發現的園地,今日它已是橫跨超越百國的重要學術組織。
●西元1956年
○William Bradford Shockley、John Bardeen及Walter Houser Brattain榮獲諾貝爾物理獎,諾貝爾委員會在讚辭中說:「獲獎是要表彰三位學者在半導體的研究及發現電晶體的效應。」
●西元1957年
○John Backus和IBM的同事發展了第一個Fortran語言的商用編譯器
●西元1959年
○Honeywell公司推出以電晶體(transistor)為基礎元件的計算機,稱為Honeywell 400,這也是第二代電腦(電晶體時期)的代表作
●西元1962年
○史丹佛大學和普渡大學成立了全球最早的計算機科學系(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s)
○MIT的Steve Russell發明了全球第一個電腦遊戲,很快就風行了整個美國的電腦實驗室
●西元1963年
○美國國家標準局制定了以7個位元(bit)編碼的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ASCII仍是目前非常重要的電腦編碼標準
●西元1964年
○IBM推出了第一部以積體電路(IC,Integrated Circuit)為基礎元件的IBM 360型計算機
○Douglas Engelbart發明了滑鼠(mouse),它之所以暱稱為滑鼠,乃是因為它的末端有著長長的尾巴,真的很像老鼠。現在逐漸流行的無線滑鼠,也許該有另一個有趣的暱稱,就叫它「小饅頭」或「米龜」吧!
●西元1965年
○Multics作業系統。
●西元1966年
○有資訊領域諾貝爾獎之稱的「杜林獎」(Turing Award)開始頒發,每年頒發一次,獎金為美金十萬元。
●西元1968年
○Robert Noyce、Andrew Grove和Gordon Moore成立了Intel,它是今日世界影響力最大的電腦微處理器發明公司,Pentium、Celeron、Xeon及Itanium等都是該公司一系列的產品,影響資訊科技至深。
●西元1970年
○Dennis Ritchie和Kenneth Thompson設計了Unix作業系統(這名稱和1965年耗費眾多人年完成的Multics互別苗頭)。
●西元1971年
○Niklaus Wirth開發了Pascal程式語言
○Ray Tomlinson寄發了第一封的email。
●西元1972年
○Dennis Ritchie開發了C程式語言
●西元1975年
○第一部個人電腦(PC,personal computer)問世,稱為Altair 8800
○IBM做了第一部的雷射印表機。
●西元1976年
○第一部超級電腦(supercomputer)誕生,稱為Cray-1
○IBM發展了第一部的噴墨印表機
○Steve Jobs和Steve Wozniak設計了蘋果一號(Apple I)
●西元1977年
○Steve Jobs和Steve Wozniak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並推出了在當時最出眾的蘋果二號(Apple II,圖1-11)
○Bill Gates和Paul Allen創設了微軟(Microsoft),這兩位目前都名列全美十大富豪,而Bill Gates更蟬連多年的第一富豪。
●西元1978年
○Ron Rivest、Adl Shamir及Leonard Adelman發明了著名的RSA公開金鑰加密法
○Intel也推出了第一個16位元的處理器8086及8088,其中8088是IBM PC初期所採用的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CPU)
●西元1982年
○時代(Time)雜誌以電腦做為年度風雲人物
●西元1984年
○新力(Sony)和飛利浦(Philips)推出了CD-ROM,使數位資料的儲存方式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西元1989年
○Tim Berners-Lee提出全球資訊網(WWW,World Wide Web)的構想
○Intel推出了80486(內含一百多萬個電晶體),簡稱486
●西元1990年
○WWW正式推出,沒想到才幾年光景,WWW就風行全球,使得整的數位世界改觀,並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型態
●西元1991年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學生Linus Torvalds(五年級後段班的學生),基於Unix的開放原始碼,創作了個人電腦作業系統Linux(Linus + Unix),時間已證明Linux的確是Windows之外,一個可行的替代選擇
●西元1994年
○第一個成功的商業化瀏覽器Netscape(網景)推出
○楊致遠和David Filo適時推出Yahoo西元1995年
○James Gosling領軍的團隊推出了跨平台的JAVA程式語言
●西元1997年
○IBM的深藍電腦擊敗了稱霸西洋棋壇十四年的棋王Garry Kasparov
●西元1998年
○搜尋引擎Google推出,開創者是史丹佛博士班的休學學生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西元2001年
○Windows XP問世
○Home Edition及Professional兩種版本
○XP乃“eXPerience”的縮寫,體驗之義
○數位的體驗、通訊的體驗、無線的體驗
○Jimmy Wales創建了一部免費的網路百科全書,稱為「維基百科」 (Wikipedia)
●西元2003年
○Intel Centrino行動運算技術平台
○無線網路
○省電技術
○較小體積
●西元2004年
○Google上市,造成華爾街股市大轟動
●西元2005年
○Skype流行
○100美元電腦
○Google Earth
●西元2006年
○「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
○大學入學測驗出現火星文
●西元2007年
○Vista (Microsoft)
○iPhone (Apple)
○Android (Google)
●西元2008年
○Google進軍行動電話市場,推出GPhone,和Apple的iPhone互別苗頭。
●西元2007年
○Windows 7
○光纖通訊之父高錕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西元2010年
○iPad
○手機電腦化
○電腦手機化
○雲端計算 (Cloud Computing)